“感谢学校的这个活动,孩子现在回家后知道帮我做家务,懂得父母的辛苦,让我特别欣慰。”9月3日,在山东潍坊博海学校“弘扬好家风 传承好家训”践行家风家训表彰大会上,学生家长潘嫱嫱由衷地表示。从2019年开始,这样的活动在山东潍坊博海学校已经举办5届,每年都会有20多个家庭收获这个不一样的荣誉。
好的家风家训是美德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挥家风家训的“功能”,如何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博海学校以家风家训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以“家风家训教育馆”为核心的场馆课程,走出一条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特色道路。
缘起:德育是最重要的课程
“传承好家风,共享好人生,博海学校家风馆到了。”伴随着潍坊市4路公交车的报站声,几个家长下车后,走进了博海学校大门东侧的寒亭区家风家训教育馆。
“送完孩子,到这里看看古代的家风家训展览,挺有意思的。”一位家长说。
寒亭区家风家训教育馆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内设展厅16间,汇集了24位中国古代名人家风家训、博海家风文化建设等图文内容。虽然是由博海学校所建,但这个家风家训教育馆却是面向全区开放的。
为什么建一所家风家训教育馆?缘于博海学校理事长、总校长王松海的一个念头——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从2013年建校伊始,博海学校“走出去”,两年足迹遍布5个省,考察调研了23所全国闻名学校。在考察学习过程中,潍坊同乡、台湾忠信高级工商学校创办者高震东校长关于“创办一所德育学校”的理念,与王松海对博海学校未来发展的设想不谋而合。
“品德教育是学生在成人的道路上最重要的课程,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是无才无德的接班人,那么就是教育的失败;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是有才无德的接班人,那一定是教育的‘大失败’。”王松海说。
为了探究品德教育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有效链接点,2016年王松海做了一个特别的实验。当时学校有23个班,他请每个班主任挑选2-3名所谓的“后进生”,组成一个53人的班,命名为“品德精英班”。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状态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而王松海在与53个“后进生”的近距离接触中,看到了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也感受到家庭教育之于德育的重要性。
尤其是课程的最后,王松海给学生讲起古代圣贤和开国将帅的家风故事,许多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家风家训能链接起学校和家庭,又有许多故事资源,学生读起来生动,不就是身边的德育课吗?”
开设家风家训教育馆的想法一旦萌生,就再也放不下。
2019年初,作为潍坊市寒亭区人大代表的王松海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家校社三融合育人建馆的建议,得到了高度认可和一致赞同。
2019年8月,经过半年的筹备,博海学校家风家训教育馆正式落成并向社会开放。
馆落成了,很少人知道,为了把馆建成,王松海专门收回了学校的3间临街门面房,甚至不惜赔偿违约金。
“亏了钱,但心里舒坦。”让王松海高兴的是,这个馆目前已经有近百所学校的师生3万余人来过,名声已经传出了寒亭区。
发展:家风家训活动开起来
家风家训教育馆有了,里面有孔子、陶渊明、诸葛亮、钱镠、曾国藩等名家的家风家训故事,生动有趣又不乏教育意义,这是吸引参观者的最大亮点。
但仅仅有这些就够了吗?从建馆开始,王松海就有了更多的设计,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放大家风家训教育馆的“育人”功能,这种“育人”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把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让他们深度参与进来。
“馆里不仅应该有先贤的家风家训,也要有我们学校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2019年1月,博海学校“弘扬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家风家训建设系列活动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寒假前夕,学校向在校学生的所有家庭发放了《关于征集家风家训的一封信》,同时学校少先大队向全校学生发出“传承好家风 争做好少年”倡议书,希望学生做“在家好孩子”“在校好学生”“社区好少年”“社区好公民”。
2019年2月,学校共收到家风家训1106份,各中队首先进行了推选。6月,学校将各中队推选的20份作品集中整理进行展评,各年级组推选出20名家长担任展评活动评委,120名学生家长组成了庞大的评委队伍,从思想健康、情感真挚、引人向善、贴近生活、富有内涵、便于传诵等方面评选出160份优秀作品。
之后,学校又专门从校外聘请了专家评委,从作品中优中选优,最后遴选出52份作为家风家训教育馆的展品,并邀请当地书法名家进行书写。
2020年1月8日,学校专门组织车队来到寒亭区固堤街道齐家沿村、大常疃村、北寨四村3位学生家中,伴随着博海管乐团悠扬的旋律为3位家长颁赠牌匾,当地的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全程陪同。
很明显,这是一项“有设计”的活动,从宣传到征集,从展评到书写、颁赠,每一步都面向全体学生和他们的家庭。
“一戒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这是四(6)班学生宋雅楠家的家风家训。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训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有的突出明德守信,有的则是自强自立,尽管内容不同,但都是向上向善的,在与家长共同挖掘家风家训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家族和长辈有了更多了解。
接下来,面对不同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需求层次的学生,学校又设计开发了“家风家训集锦”“学圣贤家风故事”“讲名人家风故事”“说自己家风故事”“写自己家风有感”等一系列家风文化学习和体验活动,拉近了家长与孩子、学校与家庭的距离。
“亲爱的爸爸,我想谢谢你一有时间就陪我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教我如何养植物,教我骑自行车,但我希望你能改掉不吃早饭、老玩手机和没事就吸烟的坏习惯。”
“妈妈,看见你的腰又疼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悔没帮你干家务活。我知道你为我付出很多,所以我要努力做好自己。”
看着孩子情真意切的“家书”,许多家长感动无比,也拿起了笔,给孩子写起了回信。
“开展这样的家风家训活动,不仅让孩子学到了知识,还让他懂得了道理,作为家长既欣慰又幸福。”家长董雷涛说。
深化:走出围墙的“家风家训课”
现在的博海学校,已经形成了“一馆一课一活动”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其中的一馆就是家风家训教育馆,一活动就是家风家训系列特色活动,而一课指的是把家风家训落实在课堂上。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博海学校为此设计了家风课、家长课、社区课三种课型。家风课主要依托家风家训教育馆,学校专门编写了“古代名人家风家训故事”“博海诗词”“博海学子礼仪手册”等一批课程读本,把“家风文化”设为校本课程。家长课的内容主要是亲子关系、隔代教育、情绪管理等,学校设计了一批序列化、菜单式的“家长学校课程”,定期开展家长培训学习,举办家长沙龙,开展践行好家风的评选活动。社区课的内容主要是家风故事分享、榜样事迹宣讲、家教志愿者培训等,学校设计并开展了一批“家风文化宣讲课程”,吸引了周边许多社区群众加入进来。
不仅如此,为了最大范围发挥家风家训教育馆的影响力,博海学校还专门在校外设置了4块LED大屏幕,面向周边社区循环播放家风建设的相关内容。
“博海学校的家风教育课程走出了学校,辐射到了周边社区,探索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新路,营造了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许多来参观博海学校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叹。
而这正是王松海的办馆初心——“充分发挥家风家训教育馆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一馆一课一活动’与社会大家庭相连接,努力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生态岛链’,最终实现家校共育和家校共建的理想教育观。”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1日第4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