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学反思

把课堂带到那遥远的地方

发布时间:2023-10-10 作者:马海波 来源:中国教师报

“今天的学材是马老师带给我们的真实场景,现在让我们连线远在青海的马老师”。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海创园学校赵丽英老师的一句话让孩子们立刻沸腾起来。只见“对面”的马老师说道:“同学们好!你们看过3月浙江的油菜花,今天我却见到了8月青海的油菜花海,我此刻在天空之境——茶卡盐湖,这里光线特别强烈,让我不敢直视。等下会到万亩枸杞园等你,你要来吗?”“让我悄悄告诉你,持浙江省身份证来青海海西州旅游,免门票哦……”孩子们再次沸腾了!

这是赵丽英老师正在讲授的《大气的受热过程》一课,赵老师要带领学生“畅游”大美青海,而我就是那位“导游”马老师。

课堂上,我给学生连续出了好几个问题:“青海机外的温度为-11℃,8月的杭州当地气温达到了35℃,导致温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降落西宁走下飞机感受到了夏都(22度)的温凉,与杭州温度相差很大,又是为什么呢?在我赶往海西的路上,油菜花开得金灿灿,而浙江的油菜花3月中下旬盛开,这是什么原因呢?来到天空之境——茶卡盐湖,我又发现太阳光特别强,利于晒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回到房间我却发现屋里没有安装空调,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神奇的“五问”正好可以把我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自然现象展现给学生。

赵老师在课堂上探究我在青海现场的“问题串”,待我一个个揭开答案,我想,这样的课堂能让浙江学生感受遥远的大美青海大气受热过程,这样的代入感一定别有一番滋味吧!

从教20年,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到底该如何做教育?这个问题牵引着我回顾自己教学的点点滴滴,在来时路上寻找答案,地理学科与生活联系密切,我们讲授地球表层之道理的认识与发现,探究沧海桑田、日月星辰的规律。地理学科就在于其独特的学科优势,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为什么不能把学生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地理知识呢?常态教学既然不能把田野搬进课堂,那就把课堂带到那遥远的地方去,于是大胆尝试了一节分处两地的教师同步执教一节课的想法,就出现了开头那精彩的一幕,把课堂带到那遥远的地方——大美青海,带领学生进行真实的大气探索之旅。地理教学就是要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思维化,思维可视化,可视结构化。

这节课让孩子跟着老师走进青海,在大自然的课堂里“边走边探究”地理问题,地理知识来源于自然环境情境场,从自然中来,通过情境体验学习,形成必备地理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到自然中去,形成关键能力,在真实的世界里,回归自然,放飞自我,使学生学到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内化为地理素养。

立足学科特点,扎根自然环境,讲好地理故事,感悟世界之美,让教育自然发生,培育学科素养,深植学生内心。这种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跨越时空的浪漫之旅,既有“教”的合作,也有“学”的合作,体现了合作学习理念,让学习自然发生。

地理课堂就是要回归自然、走进生活,看见美丽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拓宽地理视野、培养家国情怀,这是地理学科特有的价值。世界那么大,在那遥远的地方总有不一样的风景,我愿“流浪”在草原、山间、小溪,我愿做导游带学生去看多彩的世界……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3年10月11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