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尹老师前,我是一个网瘾少年。我曾经以为,通过网络窥见的就是整个世界,直到我读到《绿山墙的安妮》中那个逆天改命的安妮,读到《童年》中高尔基的传奇人生,我才理解了什么是精神财富。”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知新学校学生陈思丞的记忆中,尹庆华的阅读课就像突然照进他生命中的光。
“我永远不会忘记在尹老师带领下的阅读时光。在书籍的影响下,我慢慢爱上了语文,大学填报志愿首选也是中文系,我想读更多的书,从书中看见更多的世界。”目前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的夏一平说,某种程度上,阅读改变了她的人生走向。
因阅读而改变的尹庆华的学生还有许多,不过首先被阅读改变的是尹庆华自己。
因为学习障碍,考试成绩经常在个位数,小学三年级时被城里学校劝退,无奈转到湖北老家村小读书,尹庆华在“至暗时刻”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语文教师肖老师。因为肖老师的“小书屋”,尹庆华爱上了读书,那些鲜活的生命:神通广大的悟空,忠诚勇猛的杨家将,天真勇敢的小英雄雨来……陪她挺过了小学“学渣”阶段的无助和自卑。
从此,尹庆华笃定地相信阅读的力量,她也希望自己能够像肖老师一样做阅读点灯人。
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悦读”实验
早在1998年,尹庆华已经开始摸索着进行阅读教学,虽然那时还没有“整本书阅读”的说法。
彼时的尹庆华在湖北省石首市笔架山中学刚担任初中班主任。在以“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座右铭的背景下,年轻的尹庆华看到学生痛苦学习的状态,凭着直觉她觉得“分数”应该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苦学”不是提高成绩的唯一途径。
根据自己“学渣阅读逆袭”的成长经历,尹庆华提出了“悦读润心”的教育理念,开展了大量阅读教学实践,力图探索出一条“应试教育”效果与“素质教育”目标双赢的教育路径。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发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让尹庆华的实践更有了信心与底气。她将课堂教学设计艺术迁移到课外阅读实践领域,创新名著整本书阅读活动以达到“悦读”效果。她借鉴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中的跨学科学习方式,带领学生阅读科幻小说系列,并进行科幻阅读与写作结合的“读创”实验。不久,师生跨学科科幻阅读与创写成果《中学生科幻作文》出版,收录学生作品30多篇。
2003年,名著导读在初中语文界受到重视,一直闷头干的尹庆华更加坚定了——“名著整本书悦读”研究实践与教材接上了轨,这说明一直以来坚持的方向是对的。
为了找寻推广阅读更广阔的天地,2006年尹庆华从湖北来到深圳任教。当时,广东省是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的全国先行者之一。在广东省教研室引领下,尹庆华率先开设“名著悦读”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
在《繁星·春水》读创活动中,尹庆华通过“走进录音棚,读诗歌”“来到品茗轩,赏诗歌”“走进创作室,写诗歌”三项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习诗歌阅读、赏析和创作方法。同时,学生成立了读书会,师生编辑《繁星·春水》读书活动作品集,学生创作、赏析诗歌200多首。其中,学生主编曹骊婷获得诗歌朗诵一等奖,后来就读北京大学的她还帮尹庆华策划读书会,给学生赠书,成了“读书好少年悦读点灯人”。
悦读带来超乎想象的创造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将名著导读的教学内容进行符合网络特色与学生心理的改版,让学生“玩”名著,课堂会是另一番风景。比如,让学生做主播,点赞量、评论量更为直观具体,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是尹庆华努力并坚持做的事,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创造力和阅读热情一直刷新着教师的想象力。
初三学生群文阅读近200万字,学生参与创作阅读感悟和写作知识地图50多万字,参与编辑出版《时文精读》共6本,达100多万字……这是一个初中班学生创造的精彩。
学生小洛,初一时语文成绩垫底,几乎不写作业不读书。当时,尹庆华带领学生读《水浒传》,他觉得“我是好汉”“英雄帖”等读书活动很好玩,就写了有史以来第一篇作文《我是好汉林冲》,因为写得太好,连尹庆华都有些疑惑他是否抄袭。小洛说:“我以前不写作文,是不想写。读书活动后我想写,发现写作文也不难。”
是的,写作其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难的是怎么将大量的阅读转化为写作,变输入为输出。为此,尹庆华思索了很多,不断尝试。她开始创设阅读活动情境,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像“专家”一样阅读、写作,在做中学,在玩中读,为名著整本书阅读校本化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样本。
2014年,尹庆华出版了名著导读专著,该书共30万字,其中一半是学生读书会创作的成果。这本书收录了小洛的作品,“发表作品”激发了他的自豪感和阅读兴趣,爱上阅读后的他不仅语文成绩及格了,后来还顺利考上了大学。“这个班出来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因为阅读而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尹庆华一直追求的——通过阅读,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焕发光彩。
从悦读到润心
后来,尹庆华还为广东省中语会执教《简爱》名著导读公开课;为新教材试教验收执教了《骆驼祥子》名著导读课,为新教材录制课例,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全国培训会执教《红星照耀中国》名著阅读课……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教师向尹庆华反映,学生不爱读名著,普遍对名著存在阅读障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尹庆华决定从教育学、心理学源头寻找解决名著阅读障碍的方法。
经典名著犹如一坛老酒,学生由于阅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局限,很难品味其中的香醇。这时,教师的导读设计就变得尤为重要。比如在长篇小说导读教学中,尹庆华一直强调教师不是导读的主体,而是激发学生爱上读书的引领者。名著导读教学设计不一定要多么高深,而是要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读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激情,让学生享受阅读的过程。阅读的重要意义是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一名阅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最终成为终身阅读者。
学生需要海量阅读奠定基础,更需要教师不断创设条件让他们“输出成果”,以输出倒逼输入。
201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约稿,让尹庆华给刘慈欣等著的《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写导读赏析。此时,尹庆华决定带领学生从科学和语文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创写,得到出版社的认可。书籍出版后,学生觉得特别骄傲。此外,尹庆华还让学生做“中考命题人”参与编写60多万字的《阅读训练营》,学生的命题水平让编辑很佩服。读创结合,当学生会从中考命题人角度命题、拟答案,学习就成了很容易的事。
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和不断验证与确信,尹庆华确立了“悦读润心”的三维理念:悦读·悦心·悦性。她重视课外整本书阅读;强调学生阅读过程的快乐;强调学生阅读输入与活动创新输出的循环系统,通过“悦读·读创”活动浸润心灵,启智生慧,获得心理、智能和精神的三重成长,从而达到潜移默化“悦性”的育人目标。
读创课程温暖南疆
2011年,尹庆华来到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支教。
由于办学经费有限、家长观念落后,学校缺乏读书条件,学生的课桌上、抽屉里除了国家免费发放的教科书和一些教辅资料外,几乎没有课外书。
为了让喀什的孩子读上好书,尹庆华打了无数个电话,先后帮助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募捐了42个“爱心书屋”,让全校近4000名学生实现了读课外书的梦想。在短短6个月内,昔日里少有课外读物的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变成了远近闻名的书香校园。
名著导读课开展一个月后,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校长周新华便感慨道:“现在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烦躁了,他们心中有了牵挂,总是惦记着自己钟爱的读本,惦记着书中的主人公……”
多年来,尹庆华带领新疆喀什十几所爱心书屋基地学校开设名著“悦读”课程,当年那些年轻的名著“悦读”课题组成员都获得了发展,成长为喀什市教育局局长,喀什市首任、第二任初中语文教研员,喀什市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他们都是“悦读”点灯人,在南疆传播“悦读”的种子。
再次回访喀什时,尹庆华看到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喀什市第十一中学等学校已经成为南疆的书香校园, 然而几所小学的整本书阅读课程却止步不前。询问之下,她才从小学教师口中得知,他们不会上整本书阅读课。一直在初中教学的尹庆华决定写一篇小学的教学实例供新疆教师参考,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仅有一篇教学实例难以满足教师的需求。
为此,正在带初三学生备考的尹庆华向学校申请,中考后下沉到小学六年级,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用两年时间,她带领六年级学生共读完统编语文教材4—6年级“快乐读书吧”推荐的24本名著,完成了小学整本书阅读课程用书书稿6册共80万字,其中“学生读书会”创作20万字。
就这样,在尹庆华的带领下,喀什的小学阅读也开展起来,师生都获得了成长。
是爱的传递,也是对阅读的致敬
有许多人问尹庆华,大量的整本书阅读和写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了什么?她笑着说:“如果从应试的角度看,我接手的不少班级实现了‘逆袭’;如果从学生人生成长的角度来说,我想,书籍给他们打开了无数个世界,让他们迷茫时拥有力量,有能力温暖自己,也悦纳他人。”
阅读的效果有些是短期内能看到的,但更多的可能是长期的影响。2017年,曾经参与科幻阅读与写作的学生李君辗转联系到15年未见的尹庆华,感谢她带少年的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如今过上理想生活的李君将刘慈欣科幻小说《三体》全套赠送给尹庆华现在的学生,并盖上象征他职业成就的“一级建造师”印章,助力尹庆华传播科幻阅读的快乐与科学理念。
因阅读而改变了人生的学生,来接力做“悦读点灯人”,这是爱的传递,也是对阅读的致敬。
今年,做了33年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尹庆华调任深圳市龙岗区坪地兰陵学校,有了新的身份:专职阅读教师和学校阅读推广人,同时教小学和初中的阅读课。
“礼物是一个美好的词语,孩子是上天给父母最好的礼物,花草是自然给大地最好的礼物,地球是宇宙给人类最好的礼物,而尹老师是世界给我最好的礼物。”兰陵学校8年级学生池樱琳的这句话对尹庆华来说,同样是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9日第1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