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出彩职教人

叶水云:锦中承古艺,织就桃李春

发布时间:2023-11-28 作者:田 智 唐作凯 万 顿 来源:中国教师报

11月5日,在“从乡土再出发——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成立40周年特展”上,一件色泽典雅、工艺精湛的土家织锦引人驻足。

土家织锦是流传于土家族女性中的传统纺织工艺,土家语称“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少数民族织锦”之一,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此次展出的这件土家织锦是由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骨干教师叶水云一针一线织成的。

————————————————

叶水云出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洗车河从她家的吊脚楼前汩汩流过。山上的云、门前的水,温养了她灵秀的气质,也赐予了她灵巧的双手。从12岁起,她就随自己的姑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叶玉翠学习土家织锦,从此与这项传承千年的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勤学苦研:在继承与发扬中展现民族之美

叶水云痴迷土家织锦,为将其发扬光大,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下乡收集织锦残片,整理图样。同时,她虚心学习蜡染、蓝印花布与扎染技艺,深入研习黄永玉大师的彩墨荷花技法,并将其融入土家织锦工艺。在传承与发扬中,她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这项由绚丽经纬织就的事业。

一辈子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一件事做一辈子,且做到极致。为了更好地呈现人物肖像的细腻感与真实感,叶水云独创了“色彩推移法”和“半格工艺法”,打破了土家织锦传统织造工艺中“化圆为方”的局限,开辟了织锦色彩渐变工艺模式,将这项古老的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1994年,在为佛教界制作佛像壁挂时,叶水云运用这一技法创作出的佛像形象逼真、神情灵动,具有极强的立体感与层次感,受到了高度赞扬。

“用料考究,配色雅丽辉煌;沉着高雅,做工精致细腻”是业内对叶水云作品的评价,足显其丰富的文化涵养与精湛的工艺水平。她的多幅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单位和黄永玉、张仃等艺术大家收藏。她本人也被誉为土家织锦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土家织锦“学院派”的代表人物,但她却总以一个土家织锦的“痴迷者”“守护者”与“传承者”自居。她曾感慨:“接触越久,了解越深,越感觉到这门技艺的价值和魅力,内心便迫不及待地想保护它、传承它。”

传道授业:在技艺传承中体现职教力量

在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眼中,叶水云的工作室别具一格——数台由她亲手改良过的织锦机依次排开,绚丽的丝线牵动着所有人的目光,后方的座位上挤满了慕名前来旁听的青年教师。叶水云端坐在织锦机前,将土家织锦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机梭札札间,时空仿若移转,将众人带回到千年前土家族的吊脚楼前……

作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引进的非遗传承人典型代表,叶水云在传承与弘扬土家织锦的道路上,将所有精力都倾注于教学、研究、传承及培训工作。她一直积极推动“非遗大课堂”,让民族传统技艺走进课堂、走近学生,帮助民族艺术学院实现了由“要不要办”到“怎么办”再到“办好办强”的巨大转变。目前,学院正向着“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开发的土家织锦、苗绣、蜡染等专业课受到学生的青睐,有力推动了技艺传承和人才培养。叶水云指导的学生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创品夺牌、摘金揽银。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被当作毕业礼物留在了叶水云工作室的展架上,而更多的则成为了毕业生自主创业或“家门口”就业的“敲门砖”。

自幼失去双亲的苗族女孩向树芬,通过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考入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跟随叶水云学习土家织锦。短短数年,她已小有名气。她设计制作的融合了土家织锦元素的“U型枕”系列产品、文创包具等都成为了文旅市场上的俏货。“学习土家织锦不仅让我有了一技之长,更增添了我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底气。”这个曾经自卑怯懦的小姑娘,如今变得大方自信。

在传道授业的同时,叶水云以民族艺术学院为基地建立了大师工作室,将教育教学与市场相结合,采用“工作室+项目+产品”的模式,开设一门专业、优化一个课程、培养一批学生、支撑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数年来,她培养了一批旅游工艺品创新设计人才,研发了一批民族工艺设计产品,带领一大批农村匠人脱贫致富,让土家织锦这一历史文化瑰宝在新时代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

守正创新:在文化弘扬中彰显时代使命

由于土家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土家族人便用织锦图案将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生活习俗等记录下来,土家织锦犹如一部无字的民族史诗。然而,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土家织锦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其技艺与历史几乎都局限在老手艺人的“口口相传”中,相关的专业教学资源更是一片空白。叶水云意识到如果不能尽快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这项技艺,那么土家织锦极有可能陷入后继无人的境地。于是叶水云承担起编制教育部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土家织锦技艺》课程的任务,成体系介绍土家织锦的发展历程、艺术追寻、制作工艺以及土家族的风土人情等,打破了地域和时间限制,实现了土家织锦技艺和文化永久保存。

“土家织锦领域的权威研究资料并不多,且结构散乱,缺乏文化同一性。光是‘四十八勾’这个经典图案的来源,就有植物说、蜘蛛说、蛙纹说等许多种截然不同的说法……”在编创课程时,叶水云发挥织锦时一丝不苟的精神,带着学生跑遍了湘西的各个土家族村寨,在田野调查中搜集第一手资料。她还主编了20多万字的工作手册式教材《土家织锦技艺》,打破了传统学科体系,确保学生面向具体职业岗位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在保护传统技艺的同时,叶水云也在积极赋予土家织锦新的时代元素。在她的带领下,学生对土家织锦进行了花式创新——将纹样拆解,做成手提袋;将织锦做长,成为桌旗;将纹样重新排列,制成围巾、眼罩、抱枕等,让民族符号与时尚元素相得益彰、出色出彩,把传统工艺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实现非遗“活态传承”。她所创作的土家织锦《宴乐狩猎水陆攻战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鸡盒子花》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多家媒体都曾报道过她的事迹。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翁波说:“叶水云大师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让土家织锦技艺这样的民族文化瑰宝得以传承,并以高雅的姿态走进了职业教育的课堂,功莫大焉。”

2022年5月10日,叶水云获得“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提名人物’”荣誉,这是她艺术人生中的又一个重要成就。40多年来,传承与发扬土家织锦始终是叶水云的人生信条,她坚信,只有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才有灵魂,只有创新条件下的传承才有生命,必须保持传承和创新“两条腿”走路,才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均系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

叶水云,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骨干教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专注于传承和弘扬土家织锦技艺,让土家织锦走出“深闺”,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典范。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29日第1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