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资讯

让课堂内外的“共读”成为常态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本报记者 宋 鸽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低效、肤浅,零碎提问,不能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欣赏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训练。”在语文教育名家余映潮看来,当下一线教师进行整本书阅读存在不少共性问题。问题之下,更多的是困惑。为了解决这些困惑,4月20日,由广东省尹庆华名教师工作室领衔主办的第二届“书香华夏 读创共生”跨区域整本书阅读联合研修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举行。

面对新课标、新教材,不少教师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将整本书阅读进行课程化设计。针对以上问题,广东省初中语文教研员冯善亮解读了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整本书阅读”板块的变化,指出从“名著导读”到“整本书阅读”的升级突出了整体把握与深度阅读的要求,“专题探究”向“阅读任务”的转变则强调了目标导向与任务驱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胡晓以语文课堂为“过滤器”和“排序器”为喻,强调教师要从“为何读”“如何读”“怎样教”三个维度引导学生领会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性”。余映潮主张教师要精选名著内容,通过精读训练、话题设置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活动现场,深圳市坪地兰陵学校特级教师尹庆华以《昆虫记》整本书阅读课为例,展现跨界融合的创新实践。课程以“昆虫乐园奇幻之旅”为任务情境,引导学生从科学观察笔记中提炼法布尔的实证精神,从拟人化描写中赏析文学审美价值,并通过创作科普微剧本等跨学科任务将阅读转化为创造性表达。余映潮也带来《朝花夕拾》课例,他聚焦新课标要求,以“阅读技巧指导”为核心,通过“纵向通读梳理脉络”和“选点精读品味细节”两大环节,结合文本实例展开具体教学,直观展现如何将抽象的阅读方法转化为可落地的课堂步骤,助力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掌握指导策略。

教学创新之外,破解整本书阅读“家校脱节”难题成为另一突破口。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通过政校联动打造立体化阅读生态:政府盘活社区“书香驿站”作为共读空间,学校推送“家庭阅读任务单”引导亲子共读,社区组织“森林读书会”促进深度交流,形成“课堂精读—家庭延展—社区深化”的良性循环。坪地街道党政和人大办主任彭湘郴希望龙岗区坪地中学、怡心社区等“家校社悦读课程实践基地”继续深入探索,以阅读为纽带将育人场景从校园向社区、家庭延伸,既通过经典文化浸润和培育青少年价值认同,筑牢精神文明建设根基;又以书香氛围营造和推动形成邻里共学、家庭共读的社会风尚,通过文化凝聚力提升基层治理温度,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以文化人、以文铸魂、以文促治”的深层动力,实现从“知识传递”到“社会共治”的价值升维。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阶段整本书阅读课程化实施研究”专题项目,本次活动突破地域限制,联动广东深圳、罗定,湖北仙桃,贵州沿河,新疆喀什五地教师开展云端教研。这场跨越山海的阅读“对话”,不仅是教学方法的交流,而且是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深度实践。当课堂内外的“共读”成为常态,书籍终将成为照亮青少年精神成长的灯塔。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