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吟游

凤凰山的守望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安培君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过后,南山的山脉再现了“长山卧云”的奇观。站在城内的高楼上向南天望去,翻滚的云海横卧在绵延的山顶之上,如浪涌、如白虹、如走兽、如神龙,游走长空。

远方的游子,有多少年没有目睹故乡云卧山的奇观了呢?我竭力搜寻着记忆中的画面,故乡的凤凰山就这样与我的记忆撞了个满怀。

山是故乡深情的守望,山是游子永恒的依恋。

凤凰山是山西太谷侯城乡境内一座著名景点,与父母一起爬山成为我童年记忆中一缕难忘的馨香。如今,城里孩子口中的爬山,只是顺着修建于山间的阶梯向上走,这在我看来算不得真正的爬山。爬山的重点在“爬”字,一定要手脚并用才够“正宗”。直到现在,我还清晰记得第一次爬凤凰山的情景。

那是20余年前的晚春,小雨扑簌过后,“云动忽青山”。父亲骑摩托车一路颠簸,载着我和母亲来到山脚下。小小的我抬眼望去,雄伟的凤凰山就像被洗过一般,层峦连巘,各自分明,莹莹地闪着翠色的光芒。满山的灌木欣欣然蓬勃向上生长着,夹杂其间不知名的野花,白的、黄的、淡紫的、柔粉的,星星点点装扮着素色的青山。上山的路依然沿用旧道,其实就是被雨水冲出的水道,被上山劳作的人们在每一个陡峭、不易攀爬的地方用铁锹铲出几阶窄小的土台阶。

茂密植被丛中较为稀疏的地方藏着爬山的“路”,我跟着大人深一脚浅一脚地往上走。开始的路尚平缓,山土也很实,踩上去稳稳的;等爬了一阵,路开始变得曲折,铁锹铲出的台阶印也不甚明显了。父亲在前面牵着我的手,母亲在后面护着我,时不时还托我一下,我们便在山腰上沿着“之”字路线缓缓向上攀登。爬了一阵后向山下看,村庄开始一点点变小,村落的轮廓也分明起来。低头处满是一丛丛竭力生长的蓬草,旁边陡一点的山壁上长满了鲜红色、橙黄色、赧褐色的小果子,在恶劣、危险的地方努力结着果。橙黄色的是沙棘,赧褐色的是酸枣,鲜红色的我不认识,只觉得它们红得那样艳丽。于是摘下一颗给父亲看,父亲赶忙告诉我:“快扔了,它有毒,别看它长得鲜亮,可不能吃。”母亲从旁边摘下几颗沙棘果说:“这个你倒是可以尝尝。”

终于,攀上最后一个土坡,我们登上山顶,见到蓝天下巍然屹立的双塔。双塔名风云雨塔,相传始建于金代、重建于明代。塔高五层,各层八角出檐,檐下有砖雕斗拱、椽飞,精致而灵动。双塔之间有一处裸露于地面的塔基,父亲指着它对我说:“其实凤凰山上原有三座塔,就像大雁飞行的阵仗,被人们称作‘雁行三塔’。可惜在抗日战争时期,中间这座塔被日本人的炮火轰塌了。”言语间满是扼腕痛惜之情,“多少抗日军民在山西浴血奋战,你看远处那座山……”说着,父亲指向南边的山顶说道:“那一道长山顶被称为‘圪梁上’,马定夫就牺牲在那里。”“马定夫是谁呀?”我追问。父亲点燃一支烟,缓缓地说:“他是八路军晋中支队的领导人,在日军侵犯晋中时身先士卒,率领八路军部队与日军作战,不仅抢占了山头,还掩护了群众转移。不幸的是,他在战斗中牺牲了,那一年他才28岁。”父亲沉默了,我也不知该说什么好,只是眺望着远方山顶“圪梁上”,想看到一些什么,却什么也看不到——那里绿意葱茏,布满青春的色彩,布满生命的色彩,布满历史烟消云散后和平的色彩。

站在凤凰山的皑皑暮色中,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自己。这是我的家,这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和山峦,这里的一草一木恰如幼年的我一样蓬勃生长。此时我在想:这满山遍野的绿色,代表着生命,代表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命,这是多么的辉煌灿烂、生机勃勃啊!

(作者单位系北京小学教育集团)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30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