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数美融合”的“时光机”启航

发布时间:2025-09-16 作者:陈枫枫 来源:中国教师报

作为一所扎根南京小班化教育实验田20余年的学校,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小学始终将“开学第一课”视为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时机。今年暑假,我给学生布置了关于探寻“连环画”历史的实践活动,开学第一课就以“数学连环画:我的假期时光机”为主题,融合数学逻辑与美术表达,在小班化环境中展开跨学科教学探索。

南京自2001年起推行小班化教育,其核心优势在于个性化关注与深度互动。学校借助小班“三低三高”特质(低干扰、低压力、低控制;高互动、高参与、高反馈),设计了“数美融合”开学第一课。首先,以“连环画”为载体:融合数学叙事与美术创作,降低学科门槛;其次,以“时光机”为情境,引导学生回溯假期生活,激活真实经验;最后,以“协作创生”为路径,在小班高互动空间中实现思维碰撞。本课旨在让每个学生第一课就能感受“数学可表达、美学有逻辑”的跨学科魅力。

在“时光机”的奇妙项目里,我在真实又充满趣味的情境中点燃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让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从一开始就充满创意与温情。

第一站:启动时光机——跨学科主题导入

这一站以文化溯源唤醒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避免生硬切入学科知识。

“老物件”博览会。学生展示假期收集的“时光印记”(车票、门票、食谱等),我引入连环画简史:“从战国铜器画到《闪闪的红星》,连环画用图像讲故事。今天,我们也要用数学故事创作新连环画啦!”

而小班的优势在于每个学生分享时间充足,教师即时追问数学元素,如车票价格对比、门票几何形状。

数学故事“抓拍器”。小组合作将“老物件”转化为数学问题,比如“奶奶的圆月饼怎么分才公平”,渗透分数应用的数学知识,又如“景区地图最短路线怎么画”,体现数学中空间规划的重要作用。

第二站:捕捉生活美——数学与美学元素共生

该站引导学生从具象生活发现抽象数学之美。

教室里的“对称侦察兵”。课堂上,我给学生发了一份名为“对称侦察兵”的学习任务单,要求他们寻找教室中的对称美,如窗户、书本、黑板报花纹等,触摸并描述感受。同时,结合具身理论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模拟对称轴,理解“秩序产生和谐美”。

“韵律设计师”工作坊。在“韵律设计师”工作坊,我带领学生观察地砖重复图案,用彩纸剪贴创作“节奏地贴”。数学视角聚焦于图案周期规律(ABAB、AABB),美术视角聚焦于色彩渐变与视觉韵律。

本环节的小班支持体现在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巡回录制学生创作解说视频,用希沃软件即时投屏共享学生思考过程。

第三站:创作时光画卷——分层协作实践

最后一站则通过分阶段任务实现数学与美术的深度交融。在“选题”环节,学生从生活问题中提炼数学内核,并确定视觉风格,可以是童趣的,也可以是写实的,我提供“选题锦囊”卡进行引导;“分镜”阶段注重规划事件逻辑链,确定分解步骤和色彩计划,设计场景构图,我邀请美术教师协同入组指导;“绘制”环节要求标注数据、图表等数学信息,并运用拼贴、线描等美术技法,同时提供“创作加油站”个性工具包支持;最后的“展评”环节,学生需要解释数学逻辑、解说美学表达意图,并通过全员演讲和互助点评完成展示与交流。

本节课还设计了“双星三维”评价卡,从多个维度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表现。在“过程”维度,我重点关注学生的协作主动性和探索勇气,借助小组合作记录表和电子徽章进行记录与激励;“学科”维度强调数学准确性与美学表现力,采用三星级评价卡进行分级评价;“素养”维度则着眼于生活联结能力与跨学科融合程度,通过学生自评“雷达图”工具体现。

小班化跨学科教学的开学第一课,以假期生活的真实经验为融合根基,促进数学概念自然“长”在美术表达中。我将“数美融合”在小班土壤实践,带领学生体会知识从“传授对象”变为“创作原料”的美好过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科利华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9月17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