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对准人、财、物 建好保障机制

成都:公益普惠幼教格局正在形成

发布时间:2018-11-25 作者:通讯员 胡敏 本报记者 倪秀 来源:中国教育报

■走进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特别报道

成都市试点任务

● 扩大普惠性资源

● 建立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 建立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机制

近日,成都市长寿苑社区的家长不断感叹“得了大实惠”:小区里的海贝幼儿园去年被政府回收,更名武侯区十二幼,由民办园变成了公办园,政府投入300万元对办园条件进行了全面改善,还派来了优秀的管理团队,办园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收费还降低了。

家长口中的“大实惠”,近年来在成都经常发生。2016年初,成都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作为西部中心城市,成都近些年的快速发展造成人口激增,幼教资源的需求也日渐旺盛,学前教育如何提质增量?

从2016年至今,成都对准最难啃的人、财、物问题,从教师待遇保障、财政投入和扩大普惠性资源这些基础性、根源性的保障机制出发,提高配置标准,为学前教育从普惠走向优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政府主动作为,普惠园建在家门口

成都在全国率先将“两为主”(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发展原则以行政规章的形式固定下来,明确了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还修订编制了《成都市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布局规划(2017—2035年)》,对标北京、上海等国家中心城市,将中心城区幼儿园千人学位数标准由28座/千人提高至31—33座/千人。

如今,成都已经提前完成了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0%的目标。成都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2020年,成都要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二级园以上在园幼儿数占在园幼儿总数的比例)达70%以上。

成都市第三十三幼儿园就是武侯区近几年新建的幼儿园之一。园长王亚莉走马上任,仅带着一个在编教师,从零开始打造这所幼儿园。都说“初创团队”艰辛,王亚莉却觉得自己很幸福。“我赶上了好时候!”王亚莉说,第一次走进幼儿园,看到园所建得很漂亮,都是按照住建部对幼儿园建筑最新标准建设的,配套设施设备也非常规范、科学,最关键的是政府主动承担主导责任,“不愁钱也不愁人”。

成都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制定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市、县两级按比例承担。自2015年起,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区(市)县公办园财政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分别不低于每生每年800元、700元、600元;对公益性幼儿园分别按中心城区、近郊、远郊区(市)县每生每年2400元、1000元、8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为扶持公益性幼儿园发展,还对这些幼儿园教职工养老保险单位缴纳部分给予40%的补贴。

海贝幼儿园的回收,得益于成都制定的公建配套幼儿园长效管理机制。成都市政府今年连续发文,明确规定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后应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合同》约定,及时移交属地教育行政部门。

以远郊县彭州为例,目前就有9所幼儿园即将完成回收,将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140个。政府投入3000余万元配置了设施设备,全市公办幼儿园学位超过14000个,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学位覆盖率超过100%,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普惠性的学前教育资源。

同工同酬,非在编教师安居乐业

大量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造成了教师的缺口,成都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配备非在编教师。但如何确保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和队伍的稳定,成了成都开展试点工作时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成都将非在编教师工资列入财政预算,并缴纳社会保险,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不再需要自筹,真正实现了同一区域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

今年是成都市第十幼儿园教师谢琛从事幼教工作的第19个年头,虽然始终是非在编的园聘教师,但她依然有很强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每年调整工资的教代会她都参加,她看到所有教师都得到了平等对待,“同工同酬,多劳多得”。

王亚莉口中的“不愁钱也不愁人”,一个是说政府财政保障,另一个是说对教师待遇的保障。

武侯区教育局学前科科长冯华给老师们算了一笔账。该区按照每年5万元的标准,将公办幼儿园非在编教师待遇纳入财政保障,还单设园长奖励金,从最初的每年5000元,已经涨到今年人均22000元。这样非在编教师人均收入可达7万多元。园长根据幼儿教师的工作年限、考核等情况实行“优绩优酬”,一些骨干教师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左右,“能够吸引和稳定住相当一批优秀骨干教师”。

“两个主持民办园工作的园长,都愿意来我们园当保教主任。”王亚莉自豪地说,三十三幼已经吸纳了一批“精兵强将”,老师们看重的除了收入外,还有大量的培训、发展和展示机会。

记者了解到,除了在待遇上保障教师收入,武侯区还建立起三层立体培训体系,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层是武侯区教科院对园所的专业指导,第二层是互动联盟和中心组的交流。全区幼儿园组成15个互动联盟,每个联盟有一所一级园牵头做组长,就近开展教研、观摩和交流活动,中心组则聚集全区骨干教师,对保教过程中的专业问题进行研究指导。第三层则是园级自主培训。在三层常规培训体系之外,还有众多面向全区的重点和特色培训,比如省外轮训、男教师专项培训等。今年,武侯区还拿出180万元预算,计划三年内完成公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及保育员的全员培训。

此外,武侯区还探索设立了教师关爱基金,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开展全员阅读计划、全员健康计划、心理关怀计划、营养餐计划,全方位关爱教师。

创新办园方式,专注内涵发展

成都市创新公办园办园模式,采取公办园办分园、委托管理、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一体化管理等多种形式发展公办园,进一步拉动幼教从普惠走向优质。各区县更是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下放财权、人权的办法,园长办园有了充分的自主权,极大地增强了办园活力。

“现在政府对幼教的关注度和关爱度史无前例。”成都市第十幼儿园园长王艳林感慨,这对一所百年老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将前沿的幼教理念及专业方法融入每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成了摆在园长面前最大的课题。

王艳林认为,现在正是幼教发展的“窗口期”。近几年,政策环境良好,幼儿园设施设备的采购和建设改造,都得到了很好的保障,园长只需要专注幼儿园的内涵发展。

作为省级示范园及市一级园,成都市第十幼儿园于去年新开设了两个园区,成为片区联盟领头园,还与一所幼儿园结对,通过各种形式发挥名园辐射引领作用。王艳林分享的最多的经验就是专注内涵发展,带好教师队伍。

她把幼儿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科学发展,通过一系列规范制度,让教师以科学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第二阶段为内涵发展,以课题研究、课程建设为抓手,让教师从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具备课程意识;第三阶段为特色发展,找到个性化、有创意的教育方式,为园所特色发展贡献智慧。在她和管理团队的努力下,两所分园发展迅速,很短时间就评上了二级园。

2012年开园的成都市第二十幼儿园,可谓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开园首年就评上了二级园,三年内又评上了一级园。今年已经开始集团化办园,有了新园区。因口碑较好,新园区一开园就迎来报名热。

回顾从2016年开始的学前教育改革实验,成都市教育局学前教育处处长林一凡表示,当时选择的三个任务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如今“啃”下来了,基础性、前提性的人、财、物保障有了长效机制,为成都形成以公办和公益性幼儿园为主体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完善布局合理、公益普惠、公平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25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