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打通城市交通“梗阻”

——访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王炜团队

发布时间:2019-01-11 作者:本报记者 董鲁皖龙 通讯员 翟梦杰 唐瑭 来源:中国教育报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东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摘得5项大奖。该校交通学院教授王炜领衔完成的“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与智能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已是王炜团队继2002年、2003年、2007年、2012年以来第5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国家“公交都市”战略提出构建“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多模式公交系统,实现新时期城市交通转型发展。然而,长期以来不同模式公交各自为政,缺乏有效协同,导致公交网络承载力不足、通行效率低、运行可靠性差,严重制约了城市公交系统的整体效能。

能不能设计出承载力强、更高效、更可靠的系统呢?王炜带着团队,历时10余年突破了复合交通网络协同设计与优化、超大规模公交网络流量分配与快速计算、复杂环境下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跨部门、跨行业的多模式公交系统协同运行与智能服务成套技术及系统装备,实现了城市多模式公交网络协同设计、协调控制、智能服务等技术突破。

目前,王炜团队的成果已在63个城市、134个工程项目,以及南京青奥会等重大活动中得到推广应用,全面提升了这些城市公交系统的整体效能,打通了城市交通的“梗阻”,为南京等“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取得了重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出生于1959年的王炜,求学之路十分坎坷。1976年高中毕业时,王炜没有得到推荐上大学的机会,只能到建筑工地上做钢筋工。恢复高考的第二年,王炜在一边担任中学代课老师,一边复习备考的情况下考入了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上大学后,王炜学习一直很刻苦。读研究生时经常一大早就进入实验室,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后来,王炜留校任教,并于1998年开始担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院长。

工作和生活中的王炜很珍惜时间,他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脑子里一闪过思维火花就记录下来。无论在哪里,王炜都会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或者照相机拍照,记录下交通拥堵现象、标识标线的错误、交通信号灯配时的不足以及交通违规情况等——他要把这些作为自己上课用的素材。

在科研上,王炜也一直积极地介入学科前沿。他所在的学科一开始只有交通规划管理方向,后来增加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向。他还积极从国外引进人才,建立交通安全学科,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都融入其中。

让道路更加畅通无阻,王炜和团队一直在路上。

《中国教育报》2019年01月11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