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小眼镜”“小胖墩儿”越来越多的校园里,系统地、合乎教育规律地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在现代体育中增加传统体育,给学校文化加一点“武”基因,事关教育大计,事关强国强种

给学校教育加一点武基因

发布时间:2019-03-10 作者:本报记者 杨桂青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访谈嘉宾

牛胜先 中国武术八段,原北京太极推手队领队、教练 

霍震寰 全国人大代表、霍英东集团行政总裁、亚洲武术联合会会长 

李光宇 全国人大代表、宇华教育集团董事长 

黄艳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安阳第一中学校长 

齐大辉 北京市教育学会家长教育与家庭文化研究分会会长 

于素梅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国荣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水泥厂学校校长

梁中贤 中国矿业大学附属中学教科研主任 

王传涛 河南省安阳第一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

胡庆永 牛天赐 湖南省长沙诺贝尔摇篮小学体育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全校师生时,曾在学校体育场边驻足,观察一位体育教师带领一些女生上武术课,练习长拳基本动作,并祝她们越练越好。

学生要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学生要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长拳基于传统的查拳、华拳、炮拳、洪拳、弹腿、少林拳等编制而成。传统武术连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被赋予深厚的时代内涵。

在“小眼镜”“小胖墩儿”越来越多的校园里,系统地、合乎教育规律地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在现代体育中增加传统体育,给学校文化加一点“武”基因,事关教育大计,事关强国强种。以下访谈,基于此。

传统武术是修身之道 培养身强体健、意气风发的少年

记者:您常年习武,并在太极拳、形意拳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您认为,学习传统武术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特殊价值?

牛胜先:我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与一些有识之士探讨过传统武术进学校的问题。以前,一些在武术、学问上均堪称大师的人物,都在学校工作过,武术也就随之进入学校了,今天我们反倒没有做到。世界卫生组织一份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青少年体质需要大力加强,有些孩子在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上多站一会儿就能晕倒。

强国必先强种,“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一代身体强健、意气风发,长大了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国人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更有希望。

记者:传统武术为什么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牛天赐:传统武术主要强调“内外兼修”,“内”指精神,也指脏腑;“外”指肢体。练传统武术尤其是传统内家拳,要凝神静心,长期练拳,可以使学生精神集中,心态积极,改善心理素质,提升道德品质。

太极拳是比较普及的健体强心运动,动作缓慢柔和,能够通畅经络、血液、淋巴和循环系统,增强免疫力。打拳时,要凝心静气,长时间练习能使大脑皮层更活跃,增强记忆力;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关节、肌肉、骨骼相互牵引、挤压和舒张,再加上腹式呼吸,产生自我按摩作用,有治疗慢性消化道疾病等功效。太极拳动作多为半蹲式,再加上重心转换、下势和蹬脚动作,长时间锻炼可以增强肌肉的肌张力、肌耐力和关节柔韧度。

记者:两位老师从小习武,对传统武术在人成长中的作用有何体会?

齐大辉:因生在自然灾害时期,我先天营养不良,上小学时跑步都困难。后因习武而身强体健,50多年来没有大病,很少去医院。更受益的是从武学教育中形成的价值观、师徒情、纪律观、好习惯等,如师训有戒,我基本坚持下来: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欺弱、不偷盗、不贪财;讲武德、讲规矩、讲勤奋、讲认真、讲助人等;常喝白开水,吃饭八成饱,每周饿一次;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等。

我的梅花拳老师是山东大学教授燕子杰,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因体弱休学开始习武强身。他北京大学大气物理系毕业,在西藏气象局工作18年,三次登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后在山东大学教授数学专业并传授梅花桩武学,带出国内外弟子数千。这些人气清、人和、眼亮、情亲、知恩、敬师,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证明,中华武学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人,透着浓郁的人文精神。

胡庆永:传统武术可以培养学生一种英雄气概和自强不息的气质。我们学校每个班级除了每天一节体育课之外,还有一节传统武术课,聘请正宗的传统武术传人专职任教。实践表明,孩子的潜力是惊人的,只要身体强健,就会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也常出人意料。

记者:贵校参与了北京市教委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推广项目,引入了传统武术课程,从学生实际情况看有什么效果?

李国荣:我们成立了燕都书院,先后开设了书法、武术等课程。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传统武术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力量与柔美,内修与外形,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逐渐加深了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增强了对追求真、善、美的信心。

梁中贤:传统武术课上,老师带着学生跑、踢、练、打,释放了孩子好动的天性。老师们都感觉学生的精神面貌变了。传统武术的学习,不仅在“术”,更在“德”,武德是习武之人修炼的品格。学生通过传统武术课磨炼了意志,懂得了谦虚,学会了合作,在心中播种下正直、仁义的种子。

记者:学生学了几套“拳脚”之后,爱动手打架怎么办?

牛胜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武术的时候,一定要同时教真正的武术精神。比如,要用正义去引导学生,要引导学生成好人、做好事、有大爱,爱党、爱国、爱家。同时还要告诫学生,不许以武恃强、打架斗殴,并形成严明的纪律。

记者:传统武术课可以教什么?

牛胜先:就教孩子踢腿、弯腰、翻跟斗,提高他们的兴趣。小孩子可以先学少林拳、形意拳,练腰腿。形意拳,长劲儿快;少林拳,腰腿比较漂亮,孩子愿意学。腰腿是基本功。如果学好了武术,凡是学习体育项目,就会比别人学得快;学推拿、按摩,也会比别人学得快、学得好。

武术对定力、注意力、记忆力、洞察力等有高要求,这有助于文化课学习。

传统武术是一剂药方 可对治教育中的一些“疑难杂症”

    记者:引入传统武术,会在哪些方面丰富中小学体育内涵?

王传涛:这能使学生在体育课上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增进文化自信,还能增强体育运动的竞技特征。

齐大辉:回答这个问题时,我更愿意用中华武学这个概念。而且,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体育的问题。武学包含武术、医术等,中华武学是人正意、诚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科学体系与实践途径,能贯通人体精气神,提升人的身心灵,平衡人的生理、心理、伦理,造福人的生命、生活、生存,有助于解决道德教育中光说不练与劳而无功的老大难问题,对提高未成年人的身体素质、精神境界、思想道德均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记者:请您说明其中的道理。

齐大辉:历史经验证明,有武德的人一定有道德,有心律的人一定守法律,有家法的人一定忠国法。这是几千年中华文明与文化的软实力。武学文化中以德为先、因材施教、文武双修、知行合一、千锤百炼的智慧程序与科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与体育课程有借鉴作用。

目前,中小学生中存在精神境界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能耐力弱、多动毅力散、心眼小脾气大、吃苦吃亏难、抗挫折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迷恋手机网游等问题,武学教育对此有自己的破解之道。武学教育可解道德教育之难,可开发大脑灵性,可强身健体、高效学习,可强武德而化品德,能有效促进中小学生综合素养。中华武学创新及其在基础教育的应用,是一项国家战略工程与系统工程。

记者:引入传统武术,对学校文化会起什么作用?

于素梅:引入传统武术,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建设,增添校园文化组织活力,扩大校园文化育人功效。

齐大辉:我理想中的学校有“三声”:清晨有哈哈习武声,提升精气神;上学有琅琅读书声,提高学习效率;放学有嘻嘻欢笑声,降低学业压力。

李光宇: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文化自信时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认为,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应在学校体育甚至学校教育中占有一席之地。

宇华教育集团旗下的中小学,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在“太极之乡”焦作,焦作市宇华实验学校把太极拳引入体育课教学和课间操。郑州市宇华实验小学把传统武术套路、散打和韵律操等结合,自创了一套武术搏击操,学生很喜欢,还吸引了很多家长跟着一起学、一起跳。

黄艳: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传统武术看似是很小的一个方面,但是它体现着民族特色,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会使学校文化与自己民族的根脉联系得更紧密,它体现着一所学校的胸襟和抱负。学生一旦学会一套传统武术技艺,它就会成为他一生的财富。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统武术中所寄托着的那种建功立业的豪情和责任,会长期影响他们的胸襟和格局。

记者:您所在的学校校训中有一句是“文武合一”,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胡庆永: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认为,没有“文化”的教育是野蛮的教育,但只有“文化”没有“武化”的教育,却是病残的教育。传统武术是既可“野蛮其体魄”,又可“文明其精神”。一所学校,不能只教给孩子知识和技能,更要有文化的熏陶和濡染。传统武术,是对学校体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更是体悟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让体育更有文化内涵,让学校教育更有文化气息。

推广普及遇瓶颈 须解决专业师资等难题

记者:孩子从小学习传统武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什么意义?

牛胜先:如果孩子从小就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传统文化,国民的文化底蕴就会深厚得多,就更有文化自信,面对国外的各种诱惑,就会不动摇、不变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他非常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落实好。

记者:在青少年中推广和普及传统武术的瓶颈在哪里?

李光宇:传统武术需要长期练习,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强身健体,这对于习惯了和电脑、手机为伍的孩子们来说并非易事。

于素梅:一是武术专业师资的缺乏。非专业传授武术多为依葫芦画瓢,形神兼备不易达到,教育功效难以充分发挥。二是安全保障体系的缺失。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武术引入可能会受阻。

李国荣:师资是大问题。专业武术教练不太懂现代教学,少年宫的武术老师则专业性不强,缺乏武术精神。

另外,学校没有武术课程纲要作为指导,也没有统一的课时要求和落实要求。

梁中贤:还有授课内容的问题,包括如何在教授传统武“术”的同时,让学生理解武术之“道”,领略传统武术的深层内涵,从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等。

胡庆永:很多学校对体育课重视程度不够,更不要说引入传统武术了。

记者:看来传统武术师资是个大难题,这类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引进?

牛胜先:退役的武术运动员,培训半年之后,一般来说可以胜任学校教学。

李光宇:我们目前聘用体育学院武术专业的毕业生或师范类院校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来当教师。河南是武术之乡,我们也结合地方特色,聘请一些武术非遗传承人和专业人士来学校培养教师,给学生做讲座。

梁中贤:我们将通过对校内体育教师进行培训,或引入具有传统武术特长的体育教师,进一步优化师资。

齐大辉:现代教育引入传统武学的瓶颈是人才问题,事关立德树人的大事,非地方学校、行政部门能做好,必须由教育部牵头联合各部门来完成,动员民间力量参与,组成科研规划、科教师资、科普应用的“三科队伍”,稳步有序地做模式、标准、人才的孵化工作。

推广普及需制度设计 传统武术传承应汲取现代智慧

记者:您多年来一直热心于传统武术在学校层面的推广与普及,您认为在此方面,应该在顶层设计上注意哪些问题?

霍震寰:应该加强武术与教育体系的互相渗透和互相促进。

比如,加强对幼儿的武术启蒙教育,使孩子从小热爱武术。

推动武术进入小学、中学体育课程和文化课程,在强身健体之余,让学生领略中华武术思想的博大精深。

在大学设武术系、武术班,设武术硕士和博士学位,精简武术院校的武术项目设置,突出中华传统武术特色,加强对武术的专业学术研究。

记者:各地学校发展情况不同,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时应注意什么?

于素梅: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要鼓励、支持、引导更多学校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但应依据学校情况有所侧重。条件优越的学校要多途径持续开展,并且将课内外、校内外的学、练、演、赛有机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武术、练上武术、受益武术、弘扬武术。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考虑选择性开展。如小学、初中开设武术兴趣班,高中增设武术社团等。多渠道组建教练团队,以弥补学校传统武术资源之不足。

记者:学校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齐大辉:要先从师德做起。恢复与创新传统武学教育,对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职业道德、教学内涵有益。教师授课的精气神,为人师表的正清和,都会无声地影响到学生。

中华武学教育的恢复与创新应做文武双轨设计,而不应只单轨进入体育课,还需进入语文课、历史课,通过中华武学教育来讲好中国故事、练好中华武术、养好民族精神。

李光宇:第一要结合现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缺乏锻炼、体质普遍较弱的现实,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引导学生在传统武术中开展锻炼,比如课间操、课间十分钟等。第二要学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发现传统武术的魅力,真正爱上传统武术。第三要落实,教师要备好课,丰富教学方法,学生要出成果。

王传涛:学校中推广与普及传统武术,其一,在同现代教育融合的过程中,保持传统文化的原有特色,突出地方特色。其二,与学生兴趣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其三,形成较完整的学段机制,贯穿到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教学过程中。

梁中贤:应该注意广开引入途径,包括课程设置、学生社团建设、校内外交流、武术比赛等。当前,我们以校本课程为主阵地实施传统武术教育。课后,学生也可以加入武术社团,利用闲散时间切磋武术。法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访学团体来学校交流时,都会选择与学生一起上传统武术课。这门课对他们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学生也很喜欢。

传统武术有表演性,在运动会、开学典礼等庆典活动上,我们会为学生提供展示舞台,以彰显传统武术魅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国荣:应注意三点。一是普及与提高。让更多学生参与传统武术学习,为有兴趣、有基础的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学习机会和各种展示机会。二是学习与教育。传统武术的学习已经不能停留在强身健体、制止侵袭的功能上,还要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机结合。三是传承与创新。传统武术必须坚持,并要不折不扣地传承和发扬。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我们更要关注传统武术的创新性发展。

记者:推动传统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社会大环境非常重要。对此,可否请您给出建议?

霍震寰:应该集合社会力量,加强武术推广。可以做好这样几点:在国际化视野下,健全传统武术领导班子;鼓励成立传统武术基金会,动员社会力量培养中国传统武术运动员,推动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造武术品牌赛事,推动武术普及,让中国传统武术擂台赛的冠军,享受日本相扑国手一样的光荣;重设太极推手擂台赛,提倡中国式文明技击,用传统技法去挑战泰拳、拳击、自由搏击等,让中国传统武术占领搏击市场。

另外,在武术申奥中,要注重突出中国传统武术的特色。

专家观点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副司长王雷: 

推进中华传统文化 体育项目进校园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明确提出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与普及”,明确了各级体育、教育部门和运动项目协会应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鼓励各地举办武术、太极拳等项目的青少年赛事、交流、展示等活动。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推广中,还存在着体育师资少、培训周期长、场地不足、标准缺失等问题。为此建议:

相关部门制定标准,加强对项目和机构的监管。体育部门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社会组织实施星级评定,提升服务学校的能力和水平。

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政策,通过学校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具备资质的机构购买相应服务,解决师资、场地不足等问题。

鼓励学校把体育传统项目推广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校本课程、各级赛事体系)。

教育部门建立传统文化传承平台,开展青少年体育传统项目传承,将其列为校园体育传承推广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项目文化体育活动赛事,加强对外传统体育文化交流,以便在更多的学校得到推广。

(吴田恬摘自3月5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0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