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小学生“出口成脏”谁之过?

发布时间:2019-04-08 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钱江晚报》报道,最近,一篇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引起了媒体的关注。这篇作文的题目叫作《脏话风波》,讲述的是小作者班级里发生的一种不文明现象——讲脏话的同学越来越多。班主任为了遏制这种现象,煞费苦心想了很多办法,跟学生斗智斗勇……

孩子“出口成脏”病根在于大人

蒋璟璟

小学生脏话现象,早就不是第一次引起热议。时下的状况是,某些学生日常说话,简直可用“出口成脏”形容。尽管网络舆论场内,大家谈及这一话题都是一副扼腕叹息状,然而在现实中,却极少有家长会跟子女严格较真此事。所有人都想做个文明人、体面人,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终究少有人能投入足够的意志从严管理。说脏话的孩子,当然根源于大人们的轻纵。

小学生们是从哪儿学会脏话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家长的负面示范、同学之间的语言污染、网络空间的粗俗渗透等。小学生的词汇储备还处于快速吸纳的阶段,他们的表达习惯也还远没有定型。“脏话”之于他们,一开始只是一个很新鲜、情绪色彩很强烈的“酷炫”词组而已。对“脏话”背后的恶意、攻击性以及道德指向,他们是缺乏具体感知的。在明确“脏话”很脏之前,小学生们更多是从众而下意识地使用脏话。

成人的语言世界泥沙俱下,若是将其原生态呈现给未成年人,而不进行必要的处理和过滤,那么势必会造成代际间的脏话传染。毋庸讳言,小学生们越来越多使用脏话,根本原因还是成人世界的用语环境越来越“脏”。这种“脏”,很大程度上是与线上交流场景扩张而现实沟通场景萎缩有关,隔着屏幕,大家无所顾忌,说话也就狂放起来了。当家长们无法有效约束孩子接触“两微一抖”和游戏社群,那就注定了,层出不穷的网络粗口,会被孩子们看到、学到。

当然了,用语环境越来越“脏”,渠道因素所诱发的“病变”只是一个方面,除此以外,我们还应注意到更本源的原因,也即“文化原谅”现象。一些网络上时兴的词语,最初无一不是极脏极脏的词汇,我们通通选择了“原谅”并接受,仅仅加以简单的谐音修饰,就堂而皇之将其作为流行语滥用……相比于孩子们的语言被动变“脏”,成人们的语言,显然“病”得更重。

小学生“出口成脏”不是孤立的,我们尚且无法管好自己,孩子能自动学乖才是怪了。

(原载《燕赵都市报》,有删节)

文明社会也要从娃娃抓起

禾北

日常生活中,确实能听到小孩子们口无遮拦地冒出脏话,孩子们本应是天真烂漫、单纯无邪的,这样的“画风突变”着实会让人大跌眼镜。我们现在积极倡导文明社会,倡导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小学生却依旧“出口成脏”,究竟问题出在哪里呢?

孩子们说脏话的原因或许有很多,比如青春期的懵懂、情绪的宣泄等等,但我认为最直接、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们对大人的模仿。在这方面,家庭与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学生甚至是中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对于新潮好玩的事物,常常不加分辨学习和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家庭、社会给了孩子们学习的“素材”,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引导,让这种“出口成脏”变成孩子们中的普遍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自顾自地去忙碌工作,仿佛把孩子放进学校交了学费就不再与自己相关一样,而在生活中更是没有在意对孩子的言传身教,那么,孩子也就有样学样“出口成脏”了。应该认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文明用语。只有家长首先给孩子营造一个文明的环境,积极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情感,才能让孩子们认识到交流中并不需要那些脏话。

与家庭相同,社会也应该达成共识,文明社会不应只停留在口头上。不论是影视剧,还是新闻媒介等等,都应该规范言行,从源头遏止脏话的出现与使用,倡导文明用语,大力宣传文明的生活方式及交流方式,让孩子们无论在家庭中还是社会中都保持天真烂漫的天性。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文明社会也要从娃娃抓起。我们看重的不应只是分数的高低,而是应把综合素质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只有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文明社会才能更好地实现。

(原载中国青年网,有删节)

改变“出口成脏” 需积极引导

朱连斋

好好说话,好好学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期盼。小学生爱说脏话竟然较为普遍,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还是平时不太起眼的,都会说脏话。而且,说脏话会“传染”,一旦冒头不制止,到了五六年级甚至可能在班里大爆发,这种现象是不正常的。

在笔者看来,解决好“出口成脏”的问题,学校的严格管理和教育必须跟进。一方面要立好规矩,从严要求,让小学生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能说,在校园创造一个人人崇尚文明用语、抵制不文明用语的好氛围。尤其是对个别说脏话比较重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一对一地进行帮教,引导他们向好学生看齐,促其改变其不文明用语的习惯。

另一方面,家庭的言传身教作用也不能忽视。不可否认,“出口成脏”习惯的形成,不排除学生交往之间的互相“对脏”,也与网络环境的影响有关。孩子若是在家上网玩游戏,一起玩的不乏成年人,说的话很多是不文明的,小学生很容易就学会了。因此,家庭的职责不能缺位,要因势利导进行堵截。同时,父母的表率作用更不能缺失,在孩子面前带头不说脏话,不爆粗口,多讲和蔼话,也是很好的示范效应。笔者观察过身边有些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从来不说脏话,其家庭文明素养教化是显而易见的。

让“出口成脏”的不良习惯在校园里销声匿迹并非难事,只要学校、家庭用心发力,管好学生的口,管住学生的手,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就会蔚然成风,学生的成长成才就不会偏离方向。

(原载红网,有删节)

《中国教育报》2019年04月0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