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课程基地建设促学校文化创新

发布时间:2019-05-08 作者:张向阳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以课程基地建设促进育人模式转型,是江苏省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探索。新时代课程基地建设,在“立德树人”与“新时代文化发展”上,应该有新的目标、新的追求、新的使命。

课程,从广义上讲,是学校一切有意义与价值之生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课程即跑道,是学校落实教育目标的路径与方法。在新时代课程发展的背景下,基层学校在落实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时,校长与教师需要对课程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有清醒认识、对课程文化的民族性有自觉认同、对学校文化发展的育人价值有充分运用。也只有这样,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新时代学校文化创新。

诚如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所说:“学校教育是维持形式上教育平等的意识形态,而课程作为教育的内容,作为合法的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的课程文化应传承主流文化意识并作用于社会发展,体现出必要的社会性与国家意志。

当下中国教育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会更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党之大业、国之大业”的意义所在,更精确地理解什么叫“大爱大德大情怀”:爱党爱国爱集体、爱亲爱友爱自己,用课程铺垫爱的道路,用课程架构德行养成,用课程厚植爱国情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课程文化的意识形态之弦绷紧,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教育发展,使新时代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上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无数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教育思想,“天人合一、知行合一”“道法自然、遵道而行”“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既与传统哲学一脉相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丢不得,也从来不会在根本上丢失。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关键期,学校教育面临着培养未来中国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者的崇高使命,我们既要有全球视野掌握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更需要有必要的课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新时代课程改革及学校文化创新中,飘扬起“立足中国大地办教育”的鲜明旗帜,迸发出“中国教育中国气派”的精神气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道路上,坚持课程文化的民族性,是课程及学校发展的文化自信,更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道路自信,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迈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要求。教育现代化发展,一定是受教育者的潜能更充分地被激发、创新创造能力更有效地被培养、团结奋斗精神更有力地被塑造的过程。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就是要坚持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坚持人的全面发展方向、坚持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思想,实现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革命文化进校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实现学校整体性课程改革,充分地释放学校的办学活力与学生的成长活力,从而使课程基地成为学校整体性课程改革的理想平台,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总任务的全新阵地,成为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梦想舞台。

“让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与英雄主义教育有机融合起来,让爱国主义思想与地球村的全球发展思想有效融合起来,让伟大奋斗精神与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岗位奉献结合起来,让伟大的团结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让伟大的梦想精神与夸父逐日等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远古神话结合起来。”这是“新时代中国教育高品质发展”的时代风采。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理想蓝图已经绘就,教育战线的同志们逐梦而行,唯有奋斗。新时代需要无数个“仰望星空、脚踩大地”的实干者,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目标,细心、用心、耐心地呵护每一颗童心的生长;新时代需要有无数个“遵道而行、守正创新”的实践者,将“教育规律”作为发展的要义,立足初心搞教学,抓住本质办教育,以受教育者“人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新时代需要有无数个“怀揣梦想、逐梦而行”的行动者,思索着“教育的根在哪里,走向何方”,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大胆探索、积极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文化自信,推动“一间间教室、一所所学校、一个个区域”的变化与发展,逐梦而行在中国大地上。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副校长,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指导中心兼职研究员,本文节选自他于2019年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促进学校文化创新的江苏实践”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8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