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校长应带头对“伪科研”说不

发布时间:2019-05-08 作者:李福忠 来源:中国教育报

4月3日《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8版“三味”栏目刊登了栗明方、潘明华撰写的《科研兴校,用好“四块糖”》一文,文中提到:校长是学校的旗帜,科研兴校的质量与校长的科研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校长要引领、感染教师做好科研工作,应具备“四块糖”的素质: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科学的科研管理能力、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笔者对此深有感触。

如果一名校长真正具备这样的科研素质,带头做教育科研,担任课题主持人,对教师是一种引领,也是一种示范,更能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那么,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这列火车在“车头”的带动下,一定会飞驰起来,从而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

然而当下具备这样科研素质的校长并不多,他们更多的则是口头上重视科研,行动上敷衍科研,有意无意地在倡导科研无用论。其主要表现为,校长不俯下身来做科研,而只是挂名课题主持人,这样的影响是十分消极的。课题研究本是一件很严肃、很严谨的事,校长不参与实际的科研工作,却也能博一个主持人的虚名,“捞”一张所谓的研究成果证书,这无疑是将科研工作当儿戏。

校长当“甩手掌柜”,为什么还要挂名主持人呢?功利心使然,为了给评职、评模、评优等增加筹码。校长这样做,表面看是在带头做科研,是在支持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实际上却是一种假象,可谓是在打着做科研的旗号在反科研,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术腐败,宣扬了做教研的功利性,违背了科研的本质特点,扰乱了学校的教研生态,成为教师学术研究的反面教材。这样做科研,比不做科研影响还坏。

当下,有一些学校做课题时,仍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并没有做出成效来。课题研究变了味,做课题变成了想当然地写课题。立项时,随意确立个课题;中期,根本不去进行具体的实践研究;后期,坐等结题通知。结题通知一来,大家手忙脚乱、东拼西凑后便万事大吉。最后得到个结题证书,学校和课题组成员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可以说,教师“被研究”“假研究”,做无用功,跟学校领导不正确的科研观引导不无关系。

科学研究不问出身,科学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如果有能力,有兴趣,有教改的思想,都可以担任课题负责人。校长如果担任课题主持人,就要沉下心来,练就“四块糖”的本领,担负起主持人的责任,用自己的科研素质去引导和感染教师。如果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不能身体力行去做科研,那也应该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给教师做教育科研以鼎力支持。校长无论是带头做,还是给教师做教育科研“开绿灯”,对学校教研工作都是一种推动。

衷心希望“伪科研”离学校、离教育越来越远。

(作者系河北省平泉市城区中心校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8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