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戏曲文化应“活在当下”

发布时间:2019-06-22 作者:李宇明 来源:中国教育报

“梅兰芳艺术传承传播中心”揭牌仪式近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第一次就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系统的指导意见,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贯彻。

如何把“传统文化”变成“文化传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课题。“传统文化”是祖辈先人创造的,是历史留下来的精神给养;“文化传统”是今天仍然有价值的传统,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是我们需要保存的文化遗产。戏曲是传统文化,我们要努力将其培育为信息时代的文化传统。

笔者近年来就“梅兰芳艺术的海外译介与推广”开展了课题研究。笔者认为,包括梅兰芳艺术在内的文化传统一定要“活在当下”,反映当代生活,不然就只能成为“文化化石”,而其关键则是要研究戏曲在当下人类活动中具备何种价值。事实上,戏曲既能帮助人们认识祖先生活的世界,特别是生活、艺术、语言等,还能对当下文化发生影响。而当传统戏曲艺术遇上广播、电视、网络,特别是与人工智能“碰撞”,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该如何传承和发展,值得认真思考。

为了让中国戏曲文化“活在当下”,笔者认为,应借助网络空间建造一个“中国戏曲资源数据库”,动员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戏曲研究界、业界、社会大众,收集戏曲唱段及相关资料,特别是那些即将消亡的戏剧剧种,更需要进行保护、保存的工作。据统计,目前全国有348种戏曲,亟须进行一次全国大普查,同时建立相应的戏曲普查标准,在中国开展类似“语言保护工程”的“戏曲保护工程”。

中国戏曲文化如何行走在“一带一路”上?据了解,如今来华留学生已经达到了50余万名,来华游客数量也日益增多,同时,出境游人数突飞猛进。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理应积极探寻“中国走出去”和“戏曲走出去”之间的关系,把戏曲融入到留学生课程中,融入到孔子学院课堂中,逐渐进入到“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生活中,让外国人能触摸中国戏曲文化,让戏曲文化也能为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系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资源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22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