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办好特殊教育须落实好“特殊”政策

发布时间:2019-06-25 作者:范里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青年报》报道,办学25年的南昌三联特殊教育学校快办不下去了,学校与学生的发展出路成了问题。这所民办特校成立时,招了周边农村的300多名聋哑孩子,聋人校长何兴武在无声的25年里,有力地帮扶了很多残疾学生家庭。而今学校第六次搬家,到了环境恶劣的城乡接合部。由于学费收不上来,学校穷得“账上一直是负数”。

看到这样的新闻,相信每一位读者都会从心里发出呼声,给残疾人更多帮助,给特殊教育更多关怀。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新时代特殊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发展任务。这些年来,特殊教育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特殊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学规模、教育管理、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来,残疾学生逐步从过去的“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如今很多地区逐步实现了“上好学”的目标。

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各项普惠加特惠政策的落实,《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推进加快了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步伐,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政策落实中还需要攻坚克难。

《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题为《四问特殊教育:“如何呵护折翼的天使”》的报道,对融合教育、特教师资、体制机制、医教结合等特殊教育难点热点问题发出关切的声音,特殊教育界曾经就此“四问”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回响至今不绝于耳。对照近年各地媒体报道的情况,我们看到依然不时有问题学生被“请”出教室,特教老师待遇得不到落实等情况发生,各地区在相关政策的推进落实上,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还有深层次问题需要解决。

2018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残疾人康复机构9036个,康复机构在岗人员达25.0万人。虽然没有残疾学生在民办学校或机构进行教育康复的数字,但是通过对比,我们还是可以知道人数不少。民办学校、康复机构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爱心办学、艰难维持的何兴武校长及老师们处境也应该得到更多政策鼓励和社会力量的关心与帮助。

英国残障社会模式理论的创始人迈尔·奥利弗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相关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把没腿的变正常……而是营造一种社会环境,使得有没有腿都是不相关的问题。”理解这句话,我们就能了解真正改变残疾学生命运,改变特殊教育教师困境的症结。

新时代,要改变滞后的观念,要让特殊教育成为撬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支点,需要家长的努力、教育的推进、社会的改变。正确认识残疾人,客观公正地评价残疾人的价值,既关注到残疾学生身体的损伤,更关注到他们所处环境的障碍,以及由此影响到发展机会的缺失。我们需要通过政策设计,提供合理便利,提供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我们要了解残疾学生所需要的,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身心特点活出最好、独有的自己。

我们期待何兴武校长及老师们,招收到的学生不再是“家里多余的人”。我们期待身边的人都能把残障看作是一种常态和人类多样性的一部分,而非特殊及怪异的现象。我们期待每一个学生走进校园、公园以及其他公共场所,不会因为看到一个有残障的伙伴、有残障的老师,或者有残障的路人而惊恐。我们应该明白,问题不在于有残障的学生或老师、有残障的路人出现,而在于惊恐本身。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25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