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家校心心相印 共育阳光少年

发布时间:2019-06-26 作者:李百艳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的中心庭院里,有一个被水袖回廊簇拥着的心形水池,水池中央托起了一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苹果雕塑。这是学校“用心呵护心尖上的每一颗小苹果”的教育情怀最生动最直观的表达。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学校的“心心相印”池,即师生之间、同仁之间、同学之间、家校之间的知识共建、精神共勉和生命共生的隐喻。

建设家校对话机制,优化学校治理

在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学校已经由传统管理开始走向现代化治理。传统的管理偏向于集权命令控制,而现代的治理理念则偏向于分权协商参与。学校在内部治理中,一直致力于家校对话机制的建设。

何为家校对话机制?即确立家长作为学校多元主体的地位,尊重其主体权利,与其平等对话,积极协商,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具体举措主要有:一是成立三级家委会,按照章程参与学校管理,确立家长参与办学的主体地位;二是家校活动制度化,主要细化为家长参与教学制度,家长参与教育制度,家长参与生活制度。

参与教学制度,是让每一名家长走进课堂听课。这样的制度,可以让家长亲身参与孩子的班级学习生活。家长或许不能听懂专业知识,但一定能感受到班级的学习氛围。身处真实教育情境之中,家长对教师的了解势必会加深,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也会增进,从而在心里信任与认同学校。

参与教育制度,首先是新生入学前的全员家访,这是拉近家校距离、增进家校沟通、凝聚家校情感的一个有效举措。其次是日常管理中的个别随访,当教师面对很多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与家长的交流与碰撞,会使其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除了常规的家长会外,学校还设立了家长接待制度,教师每学期均须一对一、面对面接待家长,使教育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

参与生活制度,即让家长走进学校,并可随时走进食堂。家长对学校最关心的便是“两个堂”:课堂与食堂。学校选用纯天然食材制作饭菜,让3000多名学生的饮食安全有保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

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长队伍建设

学校不仅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也十分关注家长队伍建设,并将其作为办学目标之一。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深刻意识到,家长对于办学质量提升的作用不可小觑。因此,学校通过表彰智慧家长和开展亲子共同入学活动等,加强家长队伍建设。

每年新生入学国防教育结束后,校长都会给家长们上“为人父母第一课”,并于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开展定期活动,故而命名为“星期四家长学校”。目前,经过共同探索与努力,家长学校活动内涵逐渐丰富,质量不断提升。

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函授课程和面授课程。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开学第一课、青春期课程、毕业最后一课等;选修课程是家长根据自己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课程;函授课程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定期推送一些课程供家长学习;面授课程则是请家长到学校来参与上课和交流。

学习结束后,学校还会对家长参与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价,并颁发合格家长证、优秀家长证和智慧家长证。家长称谓简单,但做一名合格家长、优秀家长、智慧家长需要持续学习、专业提升。这一举措,在激发家长积极性和专业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内涵提炼与品质提升。

用父母心办学,培育亲密家校关系

好的教育应是用父母心办教育。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怎样的教育,就应该为别人的孩子提供这样的教育。

长期以来,家长对学校的种种不信任、投诉现象等都与家校之间沟通不畅、缺乏换位思考有关。因此,学校首先要唤醒教师的同理心和共感力,对特殊孩子、有困难的家长,抱有一颗共情与悲悯之心。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已精疲力竭,所希望得到的不是教师的再一次告状,而是支持与帮助、方法与对策。在每一年初三考生最后一天离校放学时,校长和任课教师都会在校门口拥抱每一名学生,给予鼓励,送上祝福,缓解学生与家长焦虑。

其次,将真爱化作行动。学校不仅是学生的心灵港湾,也应是教师的心灵港湾,更应是家长的心灵港湾。在学生生病或学生家长有困难时,学校都会派班主任与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去家中慰问,即便只是一束鲜花,即使只是几句家常话,也可抚慰心灵。

再其次,开展“五个一”亲子工程,助力幸福家庭建设。同读一本书、互写一封信活动,以书为媒介,以信为舟楫,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消除了青春期的隔阂,打开了家庭教育的“双通道”。共上一天班、同做一次家务劳动以及共赴一次特别约会活动,则让学生在体验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也让学生与家长理解彼此、理解他人。

夏丏尊曾言:“教育就像凿池子,圆形也好,方形也罢,只要有水就是池塘。而教育必须有爱,没有爱的教育就像没有水的池塘,不能称为教育。”通过家校共育,学校培养出一批批阳光快乐的真善少年,打造出智慧家长“亲友团”,提升了教师育人境界,同时也丰富了学校办学内涵,提高了育人质量。学校将进一步探索青少年“行为契约”教育在家校共育中的运用,强化家校融合、深化共育内涵,更好地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与发展助力。

(作者系上海市建平实验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6月2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