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站好边疆讲台实现更大人生价值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30多名援建教师的奋斗故事

发布时间:2019-07-11 作者:本报记者 蒋夫尔 来源:中国教育报

■聚焦教育援疆系列报道

“在这里,因为被需要,让我的人生更有价值和意义。”日前,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记者见到了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副教授赵菊娣。作为一名援建教师,她的一番话道出了教育部直属高校30多名援建教师的共同心声。

2016年9月,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启用。为支持克拉玛依校区发展,2017年教育部决定将克拉玛依校区建设纳入援疆计划,组织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口支援克拉玛依校区建设,在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2018年8月,赵菊娣从上海来到了万里之外的新疆克拉玛依。

同赵菊娣一样,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共1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30多名援建教师,陆续站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讲台,为学校发展无私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

因材施教,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工程制图课被学生戏称为‘头疼几何’,如何教好这边的学生,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赵菊娣说,“我采用的办法是‘看学生下单’,因材施教。”

从华东理工大学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赵菊娣特地带了几张前辈的手绘图。“第一步,我想让学生对工程制图课感兴趣。”赵菊娣说。

当赵菊娣在课堂上把从上海带来的手绘图展示给学生们的时候,他们发出了阵阵惊叹,“没想到手工可以绘制出这么逼真的工程图”。

赵菊娣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前辈们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她告诉学生,如今时代发展了,有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了,学好工程制图不再困难,鼓励学生一定要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

和上海的学生相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赵菊娣有针对性地转化教学方法,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

批改作业,赵菊娣格外认真仔细。在批改“计算机绘图”作业时,有时候要与学生邮件往复七八次,直到达到满意为止。“我对学生的要求没有降低,在要求学生使用工程师语言等方面,从不打半点折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赵菊娣说。

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起来

30多名来自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援建教师,把传帮带当地年轻教师作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他们精心培养、悉心指导,使得一大批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这是我们团队刚刚获批的一个项目,克拉玛依校区的一些年轻教师都参与进来。”采访时,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讲师吴江,拿出一本项目书说。

“能够从零开始,帮助建设经济学系和经济学专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更是责任。”吴江将援建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全情投入,在开展学科建设等工作时,一直鼓励年轻教师参与其中。

此外,通过构建学术发展共同体,建立青年教师学术沙龙分享机制,吴江引导教师关注专业领域学术发展前沿,搭建个人展示平台,碰撞出学术火花。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教师陈可悦在吴江的引领下,正准备围绕“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方向,撰写两篇前沿文章。“对年轻教师来说,这既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成长。”吴江说。

侯俊霞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年8月,她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承担校区英语公共课的教学任务。

克拉玛依校区英语教研组大部分是年轻教师,在每周集体备课时,侯俊霞总会对年轻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他们。

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侯俊霞将教室内的桌椅板凳重新规划放置,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这一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侯俊霞的这些教学方法,对年轻教师影响很大,不少人借鉴创新后,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改善。

站好讲台,让人生更有意义和价值

2018年秋季学期,对口援建高校派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作的23名教师,开设了45门专业课程,累计承担了1826学时的教学任务。2019年春季学期,派到克拉玛依校区的教师开设了33门课程。

刘丹在克拉玛依的课时比在中国政法大学多了30多节。“作为教师,教书育人是初心,也是职责和使命,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去,要发扬主人翁精神把讲台站好,不能因为是来援建的,就把自己当客人。”刘丹说。

教学楼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师闫洪波的身影,肩负着俄语专业大一新生的教学工作,年近60岁的他,以“勤勉”二字为后辈树立了榜样。闫洪波经常邀请学生去家里吃饭,改善伙食,做饭时,学生们在一旁朗读课文,他时不时纠正读音。

上海和新疆有两小时时差。虽然来克拉玛依快满一年了,但赵菊娣还是没有把时差倒过来。

“我的作息习惯还是上海的,早上醒得早,我就到校园里跑跑步,查查资料,备备课,感觉每天多出了两个小时时间。”赵菊娣说。她的课时量比在华东理工大学任教时要多,虽然辛苦,但赵菊娣觉得值得。到新疆克拉玛依参加援建工作,是她人生中一段特别的经历,很有意义和价值。

“校区建设初期,我们设置了覆盖石油行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的专业,也开设了西部尤其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的信息类、经济管理类等专业。开办初期,校区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较大困难。”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管委会副主任肖磊说,“援建计划实施以来,一批接一批教师来到这里,缓解了我们师资的短缺。他们的无私付出为校区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教育报》2019年07月11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