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个行业高校技能大赛为何越办越红火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观察

发布时间:2019-08-23 作者:本报记者 黄鹏举 来源:中国教育报

盛夏时节,位于河北廊坊香河的中信国安第一城异常热闹。偌大的园区聚集了近万名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的领导、专家、民航服务相关专业学子。

这是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系列活动现场,该赛事至今已成功举办9届。

承载着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厚望,怀揣着渴望已久的蓝天梦想,全国各地民航服务相关专业学子在大赛中展示学习成果,展现精湛技能,展演青春风采。

    技能大赛激发各方参与热情

本次技能大赛分为民航服务形象与礼仪、民航知识与英语、民航服务技能、团体表演4个赛项,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按照本科师范组、本科综合组、专科组分类,共评选出团体综合奖项29个,优秀团体表演奖项15个,民航服务形象与礼仪、航空知识与英语、航空服务技能三类团体奖项18个,以及个人单项奖15个。

“为保证比赛公平公正,大赛在增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比赛难度的同时,严格了评判标准,规范了评委公平、公正执评,组委会及评审组除了严格制定评审标准和要求外,还在评委团队上采取多元组合,既邀请了民航领域资深专家,又有行业知名人士。”大赛组委会主任、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空乘分会会长王小娟说。

大赛期间,组委会还举办了以“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一带一路’”为主题的2019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及分论坛——2019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论坛、职业教育论坛。

全国400余所高校党委书记、校长,海外50余位大学代表和驻华使节,以及200余家航空公司、机场集团、企事业单位领导和嘉宾共计7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新时代高等教育创新转型发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创新发展机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多元办学、“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教育交流合作、退役士兵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再就业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和交流,全面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改革与人才协同共育的发展之路。整个活动形成了紧密结合、上下呼应、整体联动的“技能大赛+学生就业+高端论坛”特色体系。

王小娟认为,大赛之所以能够激发各方参与热情,是因为它的功能不仅局限于为空乘学子提供展示素质技能、靓丽风采的“舞台”,还为高等院校培育民航人才提供了创新发展、交流提升的“展台”,为航空公司、机场等用人单位提供了招聘优质人才的“平台”。

    搭建民航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平台

帮助存放行李、供应餐点饮料、贩售免税商品……对于大多数乘客来说,空中乘务员基本是以“服务生”的面貌出现的,服务难度不大,技术含量也不算高。

实际上,空中乘务员的首要职能是维护飞行安全。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相关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有43亿旅客安全降落,飞机失事率约为百万分之一。2010年8月25日至2018年底,中国运输航空已连续安全飞行100个月。实现这些数据,离不开空中乘务员的付出。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由重庆飞往拉萨途中,突发风挡玻璃破裂脱落重大险情,机组沉着应对、冷静处置,安全备降成都,创造了民航史上的奇迹,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川航3U8633航班后被授予“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机组乘务长、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航空分院空中乘务专业的毕楠表示,事故发生后,她通过经验判断飞机失去了压力,但由于设备故障无法联系到机长,不能获知具体情况。毕楠承认,这30分钟的飞行无比漫长,但此前自己经历过多次紧急状况处置的培训,因此她按培训所学不断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戴好氧气面罩,也对机长的处置抱有信心。

“这种职业素养就是通过学校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习得的。没有职业素养的养成,面临这种生死考验,普通人很难保持冷静并作出专业处置。”教育部就业指导协会空乘分会一位工作人员说。

如何培养合格的空乘人员?大赛举办期间,职业院校校长及专家们给出了同样的答案——校企合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广慧金通公司长期致力于航空服务人才培养,坚持走“人才共育,专业共建,成果共享,发展共赢”的校企合作之路,现已与25个省份的96所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培养了8万多名优秀的航空服务人才。公司董事长焦殿成告诉记者,在实际落实中,北京广慧金通公司与高等院校采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招生和就业从人才培养体系中剥离出来,打破了制约民航空乘人才培养的瓶颈。

“金通解决了我们师资不足、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了我们学生就业的问题。”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院长周春林说。

    促进民航领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空中乘务专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民航大学、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最早开设了专科层次的空乘专业;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开设了全国首个培养空乘人才的本科专业;如今,开设空乘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数百所,它们为我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供给了大量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航事业发展迅猛。截至2018年底,我国航空运输规模连续14年稳居世界第二位;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比重达到31%;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机场网络,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进入新时代,民航事业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空乘岗位在人员需求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就业市场变化,相关院校进行了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型升级。

今年5月,全国首个“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面试在贵州民族大学举行,1227人报名参加。该专业是教育部2019年新增本科专业,是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航空业对服务和管理艺术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它以艺术学、管理学和航空服务学为学科基础,同时兼备管理和艺术两类培养属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艺术学、管理学和航空服务学的理论基础上,接受综合素质提升训练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塑造。

“这项工作的推动也离不开北京广慧金通公司的努力。”王小娟说。

事实上,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是北京广慧金通公司与其合作的本科高校联合申报的。“公司组织编写航空服务与管理、空中乘务、空中安全保卫和空中安全检查技术4个专业主干课程的22本教材,组织民航业和教育界专家编写的民航飞行技术专业系列教材将于近期出版。这些教材由公司出资并拥有知识产权,为航空服务类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为新增专业的设置建立了系统的知识体系和教材体系。”焦殿成介绍。

过去,职业学校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新世纪以来,从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学校—企业”综合人才培养模式日益受到青睐,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主体作用被不断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围绕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从一个区域来讲,从一个行业来讲,讲的是产教融合,你的教育链跟你的产业是对接的。但是从院校来讲,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校企如何合作。校企合作是一种具体的载体,最终实现的大目标是产教融合。院校更多考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要符合产业发展趋势,但是当我们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一定是对着具体的企业。”太原旅游职业学院院长马兆兴说。

“检验校企合作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就业。”王小娟介绍,本次技能大赛共计124家中外航空公司、机场集团、高铁和邮轮等企事业单位开展现场招聘活动,129所高校的8105名学生参加了就业面试,累计7946人成功就业,就业率高达98.03%。

《中国教育报》2019年08月23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