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是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的根本之计

发布时间:2019-11-14 作者:梁彦 来源:中国教育报

消除贫困,既要关注贫困家庭当前面临的物质困难,更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获得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就是要让所有人掌握获得收入、创造财富的能力。学校教育是锤炼品格和意志、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渠道。消除贫困,既要关注贫困家庭当前面临的物质困难,更要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获得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要为下一代的长远发展考虑,让他们通过教育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教育作为投资于人的活动,具有投资周期长、见效慢,各阶段投资效果相互影响,经济回报与环境相关等特征。家长真真切切感受到子女接受教育的经济回报,要等到子女正式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要等到接受九年甚至更长年限的教育之后。

不同阶段教育投资的效果是相互影响的。著名经济学家赫克曼指出,不同阶段的教育投资不具有替代性,教育投资越早越好,因为通过早期教育获得的技能,直接影响到后续能力的形成。他还提出,如果仅在早期进行教育投资,但后来没有继续追加,那么早期教育投资的回报将大打折扣。

教育投资的经济回报与社会经济环境有关。对农村自我雇佣的家庭农业生产而言,教育的经济价值也因所处环境而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指出,教育在不断变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环境中比稳定的传统农业社会中更能发挥价值。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在传统种植、养殖方面绝比不过受教育程度低但生产经验丰富的农民。但是,当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等要素对农业生产环境带来了新变化,学校教育所培养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大有用武之地——受过更多教育的人往往能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新信息,并尽早采取措施,从而提高生产收入。

教育投资的上述特征,是贫困地区辍学率偏高的重要原因。一些贫困家庭因生计不得不让子女早早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甚至放弃学校教育。有些家庭子女接受多年教育后,最终能否进入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学习、进而能在城镇谋得一份好工作,有不确定性。贫困地区多年没有什么变化的农业生产状况,让学校教育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的作用无处发挥。这些都会影响到农村贫困地区家长对子女教育持续投资的积极性。当然,辍学还可能有其他因素,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导致缺乏学习兴趣等。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用更大的耐心、决心,从长远发展的角度,长期投资于下一代的教育,让他们掌握通过劳动创造财富的技能,从根本上拔掉贫困之根。

首先,精准资助,控辍保学。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了各教育阶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今后要确保精准施策,让贫困地区每个家庭的子女不因学杂费问题而辍学。同时也要做好对贫困家庭的精准帮扶,不让学生因家庭暂时面临的物质困难而放弃继续学习的机会。

其次,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早期教育质量对于一个人未来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入学率和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除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努力为所有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外,还应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使家长深刻认识到早期教育对于人一生成长的重要性。

再其次,提高贫困地区学校教育的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在教师。如何吸引、留住优秀教师在贫困地区从教,这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难题。依靠坚守在贫困地区少数教师的热情,远不能满足良好教育对师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应当建立中央财政、地方财政、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经费筹措机制,确保贫困地区教师获得相应待遇。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全社会力量,提高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培育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为有志于投身乡村教育的教师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环境。

最后,以新技术、新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让教育的经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没有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等要素的引入,贫困地区往往会陷入一种低收入—低教育投入的循环。这就需要引导高等学校和其他科研机构面向农村开展科学研究。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要共同介入,帮助贫困地区寻找到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职业学校要发挥技能培训的重要价值,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4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