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原点性与本土性

——浅析人生中心教育的基本特性

发布时间:2019-12-02 作者:张永胜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广泛学习借鉴国外的同时也存在中国立场和话语的丧失,呼吁人们重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价值的本土教育理论。在此背景下,从原点上探求教育“本真”和创建中国本土教育理论,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

商务印书馆出版、李金初先生撰写的“人生中心教育”系列著作提出“人生中心教育”思想,创建了“自创性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它确定了中国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根“源”点,构建了以美好人生基本素养为目标的课程理论和体系。这样一套扎根民族文化厚土的“巨著”面世,使理论与实践成果高度融合。不但提供了认识教育“本真”的新视角,同时也鲜明地表达了中国教育的立场和话语。

教育发生的原点。作者秉持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教育起源进行了综合论证,他认为教育随人类的起源而产生。有人类就有人生,有人生也就有教育,人生是教育产生的唯一原点,是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唯一依据。同时也论证了人、生命、人生和教育的关系:人和生命并存,生命过程构成自然意义的人生,生命是人生的自然载体。人生不仅是生命的自然性过程,还包括社会性、精神性过程,社会和精神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和价值意义。教育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人的社会性、精神性成长,使人从自然人成为社会人,成为优秀、成功、幸福的人。教育与人生的关系是原始的、本源的,是一种“原点”和“根”上的关系。

教育功能的原点。生命过程的人生包含着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等诸多内涵。教育具体且现实——做人、做事、生活。人生中心教育以此为原点,认为人生的内容是教育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决定教育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就是:教人做人、做事、生活。人生的最高目标是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实现美好人生。

教育价值的原点。教育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李金初从自创性、依赖性、占有性对原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自创性的劳动创造了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发展着人类社会。“自创性”不仅具有创造意义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更是人生中心教育的“价值基因”选择和课程构建的根“源”点。“自创性”的内涵包括自主性、劳动性和创造性。自创性人生作为人生中心教育的基础,需要成长和完善,其最高目标是实现美好人生。

此外,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本土性作进一步延析:

思想根源:中华文明的精粹。中华文明本质以人为中心。《尚书·泰誓上》:“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说文解字》解释“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中华民族崇敬现实中的圣祖先贤,而现代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既是鲜明的执政理念,也是时代最强音。中华文明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追求人格完美,强调认真学习,“人皆可以为尧舜”。这与西方更重视做事能力培养大不相同。

方法渊源: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易传》提出“三才之道”,视天地人为一整体;古代先贤以阴阳五行为基础,以相感相通和相生相克考察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过程,创造出重大发明。英国学者李约瑟也认为,中国古代哲学使用的是“通体相关的思维”。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学科的综合融合渐成趋势,跨学科的学习研究以及多学科综合应用,要求人们必须跳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式。李金初先生从整体上把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系统构建了人生中心教育整体结构体系,提出了“育全人”“全程育”“全课程”等教育思想。既注重人存在和成长的整体性、连续性,又强调发展的阶段性、差异性。

实践来源:中国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教育实践是人生中心教育发展的不竭源泉,其根本是教育改革与实践的产物。它扎根中国大地,是校长带领教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由“顿悟”走向深思,由构想成为现实,由局部臻于完善,由粗浅达致精深的结晶。经过九年的探索实践,系统构建了人生中心教育理论和课程体系,成功创造了许多优质典型课例。理论与实践、原点与原创的有机结合,彰显了人生中心教育的本土特色。

人生中心教育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吸收养分成长发展。人生中心教育积极顺应课改大趋势,构建了 “美好人生基本素养”体系,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创性”这一科学概念,确定根“源”点和价值基因,为课程改革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研究部)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02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