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2019年理论热点综述

发布时间:2019-12-26 作者:段妍 来源:中国教育报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回首2019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鼓舞人心,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催人奋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显著,新中国70周年阅兵仪式举世瞩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彰显制度优势。基于历史、理论与现实的视角,梳理总结一年来的理论热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理解重大事件背后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2019年6月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要求通过广泛的学习宣传阐释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一年来,学界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阐释,主要观点有:在学习《纲要》中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胡金焱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与深刻的实践性前瞻性,我们需要从《纲要》中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陈理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人民性、科学性、实践性、全球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质在于人民性的价值取向。齐彪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一步凸显了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九大以来,这一思想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今后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方法论研究和原创性贡献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总结。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当前,学界针对思政课的重要地位、课程改革创新的方向和着力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广泛研究与探讨,主要观点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有理论性与实效性的课程。韩喜平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认为,思政课只有从理论上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才能入耳、入脑、入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顾海良在《求是》撰文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素养,围绕习近平提出的“六个要”,在思想魅力、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方面淬炼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教学科研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能否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教学质量。沈壮海在《求是》撰文认为,要在思想深度和理论透彻上弄通弄懂,增强教学内容之实和解惑之实,用好新教材、探索新形态,充分激活学生学习主体性,从而讲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的精彩。

目前学界对于办好思政课的研究,大多围绕理论层面的解读与探析,并且研究者多来自高校及教育部门,中小学一线教师研究较少,也缺乏相应实践层面的经验总结与教学案例。今后,学界应更加注重调查研究与实证分析,厘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进阶,做好有效衔接,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育人体系,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用五四精神赓续青年一代家国情怀

2019年4月30日,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

在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学界研究的主要观点集中于:从五四运动的百年历史意义来看,王建朗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包含思想启蒙、反帝爱国、社会革命三大内容的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为中国社会发展掀开了新篇章;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维度来看,宇文利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认为,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新阶段,推动中国社会思潮发生了分化,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从中国道路的百年发展历程来看,《人民日报》署名钟轩理的文章认为,五四运动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不断沉沦的发展趋向,是探索中国道路的新起点和伟大开端;同时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精神动力。

面对新时代“船到中流浪更急”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五四精神,如何在新时代更好传承五四精神,是目前需要学界基于历史经验回答好的现实问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2019年5月31日,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于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界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充分的阐释与研究。党的旗帜是我们党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体现。曲青山在《人民日报》撰文认为,党的旗帜是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集中彰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的建设的终身课题。肖纯柏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把握共产党人的根与本、知与行、始与终,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忘“我是谁、为了谁”,以自我革命推动新的社会革命;开展主题教育,就是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推进自我革命相结合。商志晓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认为,必须按照主题教育和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以高度自觉和革命勇气,切实解决好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在将牢记初心使命与推进自我革命结合的过程中,把党锤炼得更加坚强有力。

当前学界从重要意义、理论内涵、实践路径等方面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展开了深入阐释,今后研究重点应着力在如何总结好这次主题教育,如何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教育成果。针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如何构建好这一制度,需要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研究与回答。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焕发强大生机活力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动员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7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史,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新中国70年的历史成就及宝贵经验等。新中国70年的伟大成就之一在于取得了震撼世界的经济建设成就。魏礼群在《求是》撰文认为,回顾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的发展史,系统总结70年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前与未来的关系,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启示;新中国70年是辉煌壮丽的伟大史诗,认识历史就要解读历史。王炳林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认为,70年来,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如果从历史的长河中寻求规律性,其真谛就在于有科学理论指导伟大实践、坚强核心凝聚伟大力量、制度优势彰显中国智慧、改革开放激发强大活力;新中国70年的成功探索必然积蕴了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刘建军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新中国70年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懈探索,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根据国情走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70年之际,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进行了详尽阐释,对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背后的中国逻辑进行了深刻总结;但目前学界的研究依然精于本学科的深度钻研,而缺乏交叉学科的研究。今后的研究中应尝试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从而加强宏观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目前学界对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要从历史大视野中科学认识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意义。李冉在《红旗文稿》撰文认为,全会开创了改革开放事业的新进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篇章,开创了民族复兴的新阶段;中国制度的成功奥秘有其内在逻辑与独特优势。包心鉴在《光明日报》撰文认为,中国制度深蕴着“党性”与“人民性”、“改革性”与“定型化”、“传承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内在逻辑,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和中外文明交融三个层面彰显独特优势;国家治理一定要有正确的方向。辛鸣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中国国家治理的根本方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是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

学界在阐释中国制度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制度背后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这也是国际社会共同期待的。中国制度的成功奥秘对于其他国家有何借鉴意义?中国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全球治理体系会产生何种影响?这些无疑是目前学术界、理论界应该深入研究、思考与回答的问题。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今日之中国,道路越来越宽广,制度越来越成熟,理论越来越创新,文化越来越繁荣。研究、总结与归纳2019年的理论热点,目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记录,而是有助于更好地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寻求更充足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26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