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优先发展保障教育公平 各美其美促进品质提升

广东高州:乡村校也能办出高质量

发布时间:2019-12-30 作者:本报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周运昌 徐迎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广东茂名高州市沙田中学是一所乡村中学,原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学校办学水平处于全市初中下游,很多生源流失。而现在,沙田中学办学质量已在全市名列前茅,从学生流出校变为流入校。在高州,和沙田中学一样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乡村学校还有许多。

近年来,高州一盘棋地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强师兴教、特色学校建设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成为茂名首个通过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验收的县级市。

    加大投入改善乡村校办学条件

近年来,高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的社会氛围,让教育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我们以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向,下好教育发展‘先手棋’,优化学校布局调整。”高州市委书记黄晨光介绍,近年来,高州市科学预判城乡尤其是城区人口增量、学位需求,前瞻性建设学校,每年至少在城区高水平建设一所新学校,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高州市第八中学原来由于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简陋,校园相对残破。自2016年以来,高州市财政投入500多万元,高州八中教学楼顺利升级,旧貌换新颜。

“我市人财物等资源优先向教育倾斜,财政性教育经费又向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倾斜。”高州市市长朱春保给出一组数字,近年来,该市30%的财政资金投入教育。近11亿元的投入,帮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补齐了硬件短板,乡村群众家门口也有了美丽校园。

硬件创强,品质创优。2018年8月,高州市航运小学只有60名学生,难以为继。该校成为高州师范附属第一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后,高师附一小打出派驻管理团队、教研支撑等“组合拳”,帮扶航运小学变道发展。目前,该校学生已增至500多名。

    “输血造血”夯实乡村校师资根基

高州八中现有1100多名学生,比2016年翻了一倍,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高州面向全市选拔校长。2016年,高州打破职务限制选校长,陈木华等5名中小学中层干部脱颖而出。就任高州八中校长后,陈木华多措并举,提高教师积极性、专业能力,办学质量迅速提升。

“薄弱、乡村学校要打赢优质发展攻坚战,就需要想干事、能干事的领路人。”黄晨光介绍,高州在选拔城区、城郊学校校长时,优先考虑业绩突出的乡村、薄弱学校校长。这已形成良好导向,让派驻到乡村、薄弱学校的校长有奔头、有动力。

乡村学校发展还需要好教师教书育人。而原来高州面临城乡学校师资数量、质量不均衡等问题,超编学校和欠编学校同时存在。这导致该市曾有600多名教师被借调,借调时间从两个月到20年不等。

高州将“县管校聘”列为市政府重点工作,加大教师编制、评先选优等方面的倾斜力度,增加乡村学校教师的吸引力。近两年,高州通过超编中学教师向中心学校分流、夫妻团聚等举措,缓解了城乡、学段间师资不均衡的问题。目前,全市基本没有教师超编学校。3年来,高州还选派4890名优秀教师到山区学校交流任教。

除了“输血”外,高州还通过乡村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乡村学校师资“造血能力”。

    铺就乡村校学生“五彩成才路”

今年9月,高州市长坡中心学校学生吴政贤从乡村校入选国家U12梯队一队正式队员。吴政贤仅是长坡中心学校突显校园足球特色的受益者之一。

近年来,高州引导各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开展一校一特色建设。各校突出德育实效、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等,让五育并举更好地开花结果,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长坡中心学校努力探索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等多元德育形式,设计组织寻找冼夫人足迹等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

“我们坚持德育为先,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州市教育局局长陈沛超介绍,各学校将主题教育活动与学生德育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实践等活动,全市中小学校今年开展了4400多场次活动。

在高州市谢鸡镇中心小学这所乡村校,全校每名学生都会一门乐器。这背后是学校精选价格低、易推广的笛子等乐器,在全校普及。该校还通过引入高州粤剧团师资等方式,破解师资等难题。

近年来,高州引导城乡学校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思路,开展特色教育,各美其美。规模较大的城区、乡村学校打造多个特色,乡村小规模学校则充分利用民间艺术多、劳动载体丰富等优势,植根本地历史文化等,力所能及地办出一两个特色,以特色促动全面发展。

目前,高州已形成中小学五育并举特色显、百花齐放春满园的良好局面。全市建成1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两所国家级、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30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