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谈论未来,也关心当下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史朝

发布时间:2019-12-31 来源:中国教育报

从教育的角度探讨未来,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教育界、社会科学界就开始了。代表人物伊里奇撰写的《非学校化社会》等著作,提出在未来,学校一定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非学校”的各种社会组织。朱永新先生的《未来学校》,也是针对当前教育的种种问题,对未来教育趋势作出预判,认为未来取代学校的将是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能者为师”将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

对未来进行预测,最著名的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未来学研究。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托夫勒,他撰写了《第三次浪潮》《未来的冲击》等著作。另一个代表人物是奈斯比特,代表作是《大趋势》,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十个方面的预测。而欧洲最著名的是罗马俱乐部,它集中众多社会学、经济学、环境科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学者,就人类未来发展面临的问题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认为许多原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有可能得到解决,教育的变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未来学校》一书中,朱永新先生从学校的产生到现代学校制度遭受的非议,从诞生于工业化社会的“班级授课制”,到他提出的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中心”,就未来人们如何学习、在哪儿学习、谁来教、谁来学、学什么、怎么学等进行了系统阐释。可以说,这是一部未来教育的著作,是预测人类未来如何学习,如何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著作。他提出的未来学习中心,可以代替现在的学校,现在的教师可能将被智能机器人代替,每个人的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家庭、社会、学校的界限将模糊甚至消失,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七岁的孩子可以和七十岁的老人“混龄学习”,社区、家庭都可以成为学习中心等,既是对未来学校的预测,也是对未来教育、未来学习的预测。

未来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朱永新先生之所以提出“未来学校”将是一种崭新的“未来学习中心”的形式,既是对未来教育的一种展望,也是对教育现实的反思。标准化、统一化、同步化,严格的年龄限制,统一的课程教材,选拔式的考试制度,学校与社会的严重脱节,儿童在学校过着脱离社会的生活,为了谋取在社会就业中的有利位置,进入所谓的“重点学校”,导致入学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而教育的产出,即对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作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如何适应未来,创造未来,引领未来发展,未来学校、未来教育确实事关重大。因为未来是由人创造的,而我们现在的学校,无论从教材到课程,从制度设计到具体实施,都急需变革。《未来学校》就是为变革开出的一剂良方。未来中心是什么样的?在这里如何进行学习?未来的老师和今天的老师有什么差别吗?学习内容和今天的课程体系一样吗?学习到底应该以什么为中心?种种问题,这本书都进行了开放式的论述。

这是一本想象之书,也是一本现实之书。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31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