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李书记离开后的日子

发布时间:2020-01-20 作者:本报记者 鲁磊 来源:中国教育报

1月9日中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沙尔宗镇沙尔宗村阳光灿烂。56岁的藏族村民胡德明颤颤巍巍地从鸡棚里钻出来,手里捧着几枚鸡蛋。从去年11月开始,他家的20多只“淮南王”土鸡陆续开始产蛋。

手捧收获的胡德明,脸上却没有笑容,抚摸着略带温热的鸡蛋,竟泪水纵横:“鸡是我和李书记‘搭伙’养的,他走了,这鸡蛋分给谁嘛!”

“李书记”名叫李军,是四川工业科技学院派驻沙尔宗镇的援藏扶贫干部,同时也是沙尔宗镇党委副书记、沙尔宗村驻村工作队队员。2019年12月14日,李军因劳累过度不幸因公殉职。

胡德明是教育扶贫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胡德明作为防治大骨节病异地安置户,从高山牧区迁移到沙尔宗村。由于环境不适应、难以融入农区生活,一家人陷入了迷茫。胡德明也自暴自弃,不愿意参加劳动,家里环境脏乱差,生活全靠救济,成了村里有名的“烂包户”。

2019年4月,村里发展特色土鸡养殖,李军联系相关部门和企业,给每户村民发放了40只“扶贫鸡”,而胡明德竟然领到了60只。

“他那么懒,为什么还能多领20只鸡?”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胡德明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直打鼓。李军找到他:“老胡啊,那多出的20只鸡,可不是白送给你的,算咱哥儿俩‘搭伙’,我入20只鸡的股,鸡下蛋了要给我分账哦!”

“要得嘛!”胡明德把60只鸡带回家,从未养过鸡的他开始从头学习修鸡圈、消毒、喂食,一点儿也不敢马虎,生怕把与“李书记”合伙的“生意”做亏了。

李军去世以后,胡德明才听村支书桂斌交了底:“李书记哪里是要跟你‘分账’啊,是怕你不好好养,让你更有责任心,慢慢改掉坏习惯……”

“为了转变胡德明的观念,李书记用心良苦。”桂斌说,2019年初,村里设了一个环卫公益性岗位,胡德明是李军力推的人选。村里人议论纷纷,说胡德明连自己家的卫生都搞不好,怎么能搞好村里的卫生?

一年后,村民们很佩服李军的选择。担任环卫工人后,胡德明不仅养成了爱劳动、讲卫生的习惯,还带动影响了家人,妻子帮助他养鸡、料理家务,儿子也学会了电焊手艺,一家人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木柴是当地村民主要燃料,每年大雪封山前,家家户户都会垒起高高的柴堆以备严冬,当地人叫“柴码子”。过去,村里的“柴码子”乱堆乱放,挤占公共活动空间,既不美观,又存在消防隐患。

2019年7月,在全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中,李军要求村民把“柴码子”整齐地堆放在自家院里。但让李军没有想到的是,阻力很大。

52岁的村民泽郎反应最激烈:“没本事的人才去翻‘柴码子’!”他找到李军,并“附赠”了这句当地谚语,意思是李军“瞎折腾”。

李军并不气恼,在学校他是学生辅导员,做思想工作是他的专长:“过去咱们不翻‘柴码子’,是因为它不能形成经济效益。现在咱们的公路通了,村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柴码子’就是咱各家各户的脸面,脸面漂亮了,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沙尔宗,经济才会活起来。”

“这样的‘柴码子’为什么翻不得呢?”李军的提问让泽郎陷入深思。

慢慢地,村里人对李军敞开了心扉,对公共事务也越来越上心、越来越积极。泽郎在翻“柴码子”时,还把家里的老物件,犁头、马鞍、刨子、咂酒坛等镶嵌在柴堆里,“创作”了一面展示当地藏族耕牧历史的“文化墙”。

从拒绝翻“柴码子”到把“柴码子”翻出花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里,显示的是山川阻隔和沧桑岁月形成的隔阂,见证着突破观念束缚奔向小康的不懈努力。

沙尔宗镇党委书记南卡尔甲说,李军在援藏扶贫的700多个日夜中,身体力行帮助群众思想脱贫,他开办的农民夜校,把政策宣讲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相结合,深受广大农牧民的喜爱,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美好生活等不来、靠不来、要不来,是亲手奋斗出来的”。

李军走了,却给沙尔宗留下了永恒的财富。

(李军相关报道见2019年12月26日一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1月2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