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一带山田放弦歌

——教育部“移动项目”助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专业提升

发布时间:2020-03-18 作者:本报记者 李萍 通讯员 孙福胜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加入培训项目前,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校长,虽然学校不差,但经常处于茫然状态。”辽宁省铁岭市调兵山第六小学校长沈玥说。在她看来,“不知道学校下一步怎么发展”,是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共性问题,而她能走出茫然,得益于一个深入农村校、山区校的校长培训项目。

自2006年起,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施了“蓝色梦想—中国移动教育捐助计划”“教育部—中国移动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项目”(以下简称“移动项目”)。项目选择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具备一定条件的中小学校长进行培训,目标是通过提高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校长教育管理水平的软件建设,为中西部农村地区培养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带头人。目前,项目已覆盖近13万中西部农村中小学参训校长、700多个项目县、23个项目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多年来,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存在培训积极性不高、持续性不强、培训效果难以转化等问题,实施起来并非易事。移动项目各级承办单位在培训模式创新、赋能转化以及成果辐射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培训项目何其杂?转型升级是出路

“学校是小规模学校,一直跟着时代的节奏在走,但却走进了自我满足的误区,最近几年的发展感觉力不从心。”沈玥说,不少农村中小学校长有成长焦虑。

当前,各省份均有对农村和山区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校长的成长焦虑。但在培训活动中却出现了一种现象:培训何其多,培训何其难!难点在于找不到培训创新点,培训落不到实处,而培训项目的“一哄而上”则让校长们无所适从。

传统的“听讲座”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短板。有校长吐槽:“参加的培训不少,却总感觉乏味,乏味的不是理论,而是对理论应用的匮乏。”不断满足校长成长的适切需求,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是当前各类培训项目的改进方向。

据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培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移动项目自启动至今采取了三种模式、经历过两次模式升级:初期,采取集中学习的培训形式,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普及和巩固西部地区义务教育为重点培训内容;中期,通过影子培训和远程培训两种培训形式,促进参训校长学习省内、外优秀学校的办学经验,以学校管理实务和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重点培训内容;后期,从三段式向五段式转变,构建了“集中学习—影子培训—远程培训—网络研修—‘送培进校’诊断式培训”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

这一模式创新得到参训校长好评。重庆市梁平区双桂小学校长曹崇丽说:“我们学校在山区,平时参加培训来回时间都耗在路上了,培训项目为我们提供了‘种子校长网络工作坊’的远程网络研修的平台,足不出户,就可以学习网上课程,节省了交通和时间成本,让学习更加便捷。”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乡村校园长“三段式”培训指南》,即是将移动项目总结提炼出的“集中培训+影子培训+返岗实践”的“三段式”培训模式上升为国家政策与制度。移动项目通过自身实践,为新时代国家高质量校长培训制度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培训落地何其难?积极促动是关键

农村中小学校长培训覆盖点多、量大、面广,提高参训校长积极性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前提。“从湖北省来看,2009年至今,移动项目实施共覆盖55个县(区),占全省县(区)比例为54%,近11600名中小学校长(学校管理干部)参与培训项目。”湖北培训项目负责人刘期锡说。

为让参训校长转变理念,从被动培训向主动培训转变,项目提出符合参训校长、项目县、项目省培训工作实际的“主动培训理念”。在“主动培训理念”引领下,培训项目采用“主题引领”“交叉分组(县与县交叉)”“异地培养(省与省异地)”“团队研修”“自主选择式”等多维度培训方式。从培训主题的设置、项目县和项目省的跨地域培训学习、参训校长的专业发展的多样化特性出发,为项目县和项目省团队研修搭建平台,充分尊重参训校长个人发展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将培训的主动权交给参训校长,激发参训校长内在学习动力。

“其实,每一位参训校长的内心深处都深藏着对教育事业的深切热爱,都有着深厚的教育情怀,都充满着美好的教育期待,但如果培训需求没有被正视,培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部主任于维涛说。

目前,各培训承办单位已根据信息技术环境下校长学习特点,有效利用以“种子校长网络工作坊”为中心的网络研修社区平台,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参训校长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个性化需求。

于维涛介绍,项目采用的“教育部—中国移动领导、项目办协调、省级统筹设计、基地影子实施、县级为主管理”的五位一体的立体化现代协同治理体系,也能够有效协调各方的行动力量,调动激发各方的参与热情,也有助于培训的落地生根。

    培训路径何其多?承办基地要赋能

“培训让我走出了思维的盲区。”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但店小学校长陈杨说,“以前总觉得乡村学校和城市学校没法比,在规划学校发展时,也以乡村学校为标准,但在影子基地跟岗实习后发现,乡村学校也可以和城市学校一样。”

作为湖北培训项目负责人的刘期锡坦言,实际上,湖北省参训校长的影子培训基地并没有选择省会武汉,而是放在襄阳、宜昌、黄石。“不放在武汉是因为校长们反馈,这些城市学校在资源和硬件上不在一个层次,学习起来有难度,缺乏条件,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与湖北基地的选择不同,辽宁在选择培训基地时,则是放在了辽宁省内的名校。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办公室主任韩民说,名校的东西可能会吃不掉、嚼不动,但其实方向更重要;名校长分享的成功经验,是理念的生长过程,不是硬件加持,技术是可复制的,但理念与智慧是要自己生发的。

“不同的培训理念是基于项目省、项目县的实际而定,并无高下之分。”于维涛认为,为项目省、项目县、影子培训实践基地学校、承办机构赋能,对于校长培训创新和培训专业化创新都起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目前,各项目省、项目县、培训机构更是把促进农村校长专业成长作为培训基点,在“找准点、落实处、出成效”方面狠下功夫,一系列因地制宜的措施不断涌现:四川构建了“种子校长工作坊研修”的“人人通”学习空间;陕西建立了“训前、训中、训后”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管理体系;云南把培训的“环节链”作为“专业、专题”来研究;新疆实行适合农村校长培训的“3+0.5”(3个小时的讲座或报告+不少于半个小时的对话和交流)模式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更是重要关节点。“移动培训的根本目标是让所有参与方都能有所收获,让政府的政策措施达到预期目的,让各项目承办单位提高培训专业水平,让参训校长获得实实在在的收获,同时也使企业的慈善捐助发挥最大效益,使类似项目能够持续开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院长于京天说,让扎根农村、山区的中西部校长能同享一片蓝天,是项目的意义所在。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18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