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寻找家校共育的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20-03-19 作者:谢学宁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为了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频共振,保证学生更健康地成长和发展,不少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或开设家长课程,以促进家校之间的协作与交流。但有了这些举措,某些家校矛盾依然尖锐,在课程改革、师资配备、校园安全、教育理念等方面尤为突出。对此,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和家长一起努力,共同寻找家校共育的幸福密码。

    有温度:“校长早茶会”坦诚对话

我校的家长群体职业背景丰富,教育需求多元。绝大部分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高度重视孩子的教育,参与学校教育的愿望强烈。这些都是可以充分利用的特点,于是我们主动与家长沟通对接,真诚邀请家长参政议政,以求达到和谐共育的目的。

就如同不同气候和不同产区生长的茶,在每个季节有不同的滋味,孩子处于不同家庭背景和学习状况,家长就会有不同的问题呈现。于是我们开设“校长早茶会”,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每隔两周,我们从各年级每个班级选取两三位家长代表,邀请他们参加周一上午的“校长早茶会”。之前我们会提前向家长收集相关具体问题,并根据问题类型进行归纳,再请相关主管校长、科室进行针对性思考,做好问题回复。

虽然我们对收集归纳上来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筛选,但基本保持原汁原味。答复家长时坚持真诚原则,学校能够做到的,马上整改;暂时无法解决的,坦诚告之;不符合教育政策的,当场旗帜鲜明地表态,绝不拖泥带水。事实证明,只要以诚相待,家长基本上都能理解接受。

比如有的家长提出学校能否在课后或晚自习时间给英语和数学较弱的学生集中补习?我们明确答复说,老师会额外关注成绩较弱的学生,学生也可以主动找老师答疑,但是不建议晚自习时集中补习,也不开额外课程。具体举措方面,学校可以开放电脑给学生,提供线上资料,供需要的学生在晚自习时间自行阅读。

有温度的“校长早茶会”,让我们与家长以茶会友,坦诚交流,让彼此更懂对方的冷暖。

    能坚持:明确家校共育的边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我们认为,在寻求这种一致性的过程中,明确家校双方的责任边界非常重要。

有一年开学不久,学校就接到一起家长投诉,反映某班数学老师教学水平低,要求撤换这个老师。家长们言辞激烈,认为这个班师资不好,是所谓的“差班”,甚至认为“再不换老师,孩子就要被毁掉了”。事实上,学校分配师资时是没有所谓的“好班”“差班”之分的,被投诉的这位老师有着多年教龄,教学业绩一直不错。这个班的学生基础有些薄弱,开学初期考试成绩出现波动,本属正常现象,老师有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但家长们缺乏耐心,凭主观判断是老师的专业水平有问题。

类似家长过度参与的现象,在现实中是常见的,大到教师任免、小到班干部竞选,家长都可能给学校工作带来一定干扰和困难。于是在该投诉事件的处理中,我们通过家长会和家长学校反复强调一种观念:家校关系应该是桥梁+纽带、互敬+互助、共识+共赢,倡导家校共育并不等于可以越界。家庭与学校应该互为温暖的同行者、坚定的支持者、用心的助力者。如何安排师资、学生如何分班,涉及学校的全局工作,没有人比学校管理者更熟悉资源、更有发言权。

通过大量细致的沟通工作,投诉的家长们最后进行了自我反思,理解并认可了学校不换老师的做法,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这件事让我们明白,面对家校矛盾,不能逃避,更不能压制,在原则问题上也绝不能退让,而要努力找到沟通的钥匙,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理念:做理想家长陪孩子成长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榜样,在家校共育模式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此,我们提出了理想家长的概念。

理想家长应该具备以下特质: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良好品质和习惯;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善于发现孩子天赋,善于挖掘孩子潜能,善于培养孩子特长;创造和谐家庭关系,以身作则,一诺千金;永远不对孩子失望,懂得适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决不对孩子进行侮辱性批评;以平等身份对待孩子,而不以长辈身份压制孩子或以武力教训孩子;善于学习,具有教育理性和自觉性,善于利用各种教育情景,富有教育智慧;努力配合学校、社区对孩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教育,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我们倡导家长要陪着孩子一起成长,陪伴是与孩子沟通最好的密码。现在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忽略了陪伴对孩子成长的精神价值与情感力量。家长陪伴孩子成长、同孩子并肩作战的经历,其实是一个家庭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希望家长多去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亮点,多给孩子鼓励和支持。不能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会倾听、接纳和理解孩子的情绪。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和天赋,父母不能仅从学业成绩来评判孩子,而应该更全面、多视角地看待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现在的“00后”“10后”孩子越来越有个性,构建完善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家校是合作主体,育人者必先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才能完成影响和促进孩子成长的重要任务。

(作者系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1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