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守住科研评价初心

发布时间:2020-04-02 作者:李凤营 温恒福 来源:中国教育报

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已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关键词,也是迎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的高校科研评价体系支撑。不久前,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使科研评价工作突出科学精神、创新质量、服务贡献,推动高等学校回归学术初心,净化学术风气,优化学术生态。

作为全国普通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更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和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案,以更好发挥其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对此,地方高校科研评价要力求严谨而不失弹性、科学而不失务实、公正而不失人本、稳定而不失创新。无论之于团队还是个体,地方高校在科研评价过程中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多元理念。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是不可分割的“五位一体”关系,这就决定了高校科研工作不能一刀切,必须坚持多元视角,综合考虑科研项目、科研奖项、知识产权、学术论文、成果转化和咨政建议等多方面内容,并关注成果产出后的应用价值。地方高校还要把科研对人才培养的反哺、对科教融合水平的提升、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对国际合作的促进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

优化分类评价。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研究三大类。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要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逐渐做好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的转向,或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为应用研究提供智力支撑。即便做基础研究,地方高校也应主要评估代表论著的创新水平和科学价值,考虑该基础研究的内容及其对应用研究的实际贡献作用,而不是秉持简单的“以刊代文”评价。对于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评价重点是对解决生产实践中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及其所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应用的实际效果,最大限度弱化论文的权重。

坚持地方特色。地方高校的设立具有区域特性,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其重要职责,一是为地方培养所需求的适用型人才;二是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最终通过科研成果转化和智库建设发挥作用;三是通过一系列科研活动,提升所在区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有鉴于此,地方高校的科研评价也要坚持地方特色,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效果、对接企业和社会需求情况都应纳入评价范围,作为评价指标。

质量协调发展。破除“唯论文”,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地方高校也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例如,对于刚起步的年轻教师,学校应结合自身科研实际,对之有一定科研数量的要求,使其在量的积累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对于具有多年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则主要关注其科研质量,督促其追求更好成果,对区域经济和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实施过程评价。科研成果是通过科研过程产生的,关注科研过程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更为重要。地方高校要力求做到科研过程管理的全面化、精细化,这样才能形成应用性强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在整个科研过程评价中,还要注重隐性评价与显性评价相结合,保证科研评价的全面性,最终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也是重要考量内容。

杜绝歪曲评价。随着国内科研成果产出量的不断增多,各级各类科研评价往往过度强调SCI等国外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忽视了科研评价的国内特色和现实需求以及科研过程和成果本身的实际价值。专利的申请和授权固然可以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但不应过于看重,而要考量其实际应用和转化效果。地方高校要做到对不同领域科研团队和人员发展的多指标综合评价,给出更科学的评价结果,守住科研评价的初心。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温恒福系该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02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