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加强重大疫情下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

发布时间:2020-04-12 作者:张辉蓉 毋靖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学是人生思想价值观逐渐成形并走向稳固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大学生正确树立思想价值观、形成科学的价值评判标准及坚定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主流价值相融合,使自身的价值观符合社会需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的价值导向。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然而在疫情防控期间,仍然夹杂着各类声音,混淆视听、扰乱舆论,增加了舆情风险。大学生充满激情,容易被激发社会责任感,也容易陷入不良思想言论的误区,带来意识形态风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什么要对青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重大疫情特殊条件下,要积极探索加快加强大学生思想价值观教育的践行路径。

首先,关注涉疫舆情复杂性,突出思想价值观教育的重点主题。一是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宣传疫情防控期间国家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培养大学生理性、成熟的爱国情怀。二是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大学生从联防联控、协同联动的举国防控机制中,看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引导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立场。三是突出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思考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四是突出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医护人员等疫情中奋战一线的所有人身上感受道德力量,提升道德修为。

其次,提升价值引领有效性,探索思想价值观教育的线上途径。一是开展线上思想价值观教育。依托互联网平台,突破时空局限,将常规思想教育搬到线上,及时开展线上主题教育、党团活动等,积极探索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模式。二是开辟价值观教育网络阵地。提高信息传播时效性、透明度,开辟专栏滚动式宣传正面报道、发布辟谣信息。三是推进线上教学贯通思想价值观教育。教师应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把握疫情期间大学生思想价值引领的特殊性,突出育人价值,实现“课程思政”。四是加强常规管理渗透思想价值观教育。高校应充分利用疫情期间学生常规教育管理来加强思想引领,抓住学生安全健康信息报送的契机,拒绝“瞒报、迟报、不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通过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各项管理规定,如服从安排不私自返校、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增强大学生的法治观念。

再其次,增强舆论引导针对性,创新思想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式。一是加强正面教育弘扬社会正能量。高校通过多种渠道加大网络正面宣传力度,及时针对疫情期间的重大社会热点话题予以回应,大力弘扬正能量;同时,倡导教职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主动运用新媒体传播主旋律。二是以重大疫情作为素材增强大学生价值辨析能力。直面疫情中的热点话题,引导大学生提升观念,摈除思想中的价值迷茫。

最后,提高舆情处置即时性,健全思想价值观教育的保障机制。一是高校加强舆论引导与信息监管。高校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章立制、强化责任、筑牢防线,严守网络阵地,坚决防范意识形态风险。二是相关媒体针对重大涉疫舆情事件,要积极化解、稳妥处置,引导舆情正向发展。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对相关涉疫舆情风险隐患实施动态监测,不断加强网络舆情处置能力。

(作者单位: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政策研究所)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12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