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破万卷书中完善自己

发布时间:2020-05-18 作者:曾勇 来源:中国教育报

我们这一代的人,经常说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但我们小时候的状况是,既无物质食粮,也无精神食粮。我发现,物质食粮缺乏和精神食粮缺乏的后效性是不一样的。我小时候吃不到的东西,长大后基本上都不怎么喜欢吃。精神食粮却不一样。小的时候缺乏,一生都在饥渴。我念大学五年,只第一学期结束回家过了一次年,其他寒假都是在学校过的,因为时间短,买返程的火车票又很困难。但待在学校干什么呢?我又不是一个特别刻苦的人,考完试寒假就不想学习了,只有借课外书来看。可是工科学校图书馆的文科书又不多,于是就到海淀的租书店租书来看,看完了又骑车去还书、租书,一个寒假就这么混过去了。我们念书那会儿,宿舍一楼有个房间是阅览室,周六晚上开放(那时候一周只休息礼拜天),主要是《读书》这一类的杂志。大学低年级的时候,基本上周六晚上都是在宿舍的阅览室过的。

工作以后,大概有十多年的时间,收入都很低,所谓“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每次骑车去人民南路的新华书店,都囊中羞涩。特别是刚有国外的原版影印教材出现时,都几十块钱一本(那会儿的工资奖金加起来也就平均每月100块钱左右),而且是系列成套的,拿在手上,翻过来覆过去,下不了决心。有时,依依不舍地离开,骑在路上,仍旧懊悔不堪,最后还是回去买了,这才释然,如获至宝、飘飘然回家了。

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镇静剂。忙忙碌碌,一段时间没读书,心里就是慌的,好像忙活的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毫无意义。一旦坐下来,读到一本好书,心里一下就安稳了,俗事也退隐脑后,好像人生又有了意义。所以,把书说成是精神鸦片也不为过。

现在学生们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多了。莫说物质条件,就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一般也比我们那时候好。读书条件,更是比我们那时候不知好了多少。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都是开架的,书也很多,随便翻,喜欢就直接刷卡借走,怕脏还可以紫外线杀毒;即使没找到,电脑上检索一下就知道放在哪个架子上;就算暂时没有馆藏,同学们还可以通过“博约书屋”为馆藏荐书购书,或通过馆际之间借阅。而我们那个时候,不仅书少,找起来也很麻烦,需要先去查分类索引,然后一张一张挨着翻卡片,填借阅单,请图书馆员去书库取书,等取出后再盖章借阅。如果翻看后不是自己想要的,还得重来。所以,大家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充分利用这样的条件。

我对读书的体会,大致有下面几点:

读书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视野。古人云:行万里路、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要长见识、开视野,结交四海精英,际遇世间万物。我们现在的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比古人便捷得多,我们还可以跨越古人说的“四海”,到大洋的彼岸。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通过亲身经历去丰富我们的见识,拓展我们的视野。但我们的直接见识总是有限的。书中承载着人类见识的精华。所以,破万卷书是我们通过他人的经验,跨越现实羁绊,增长见识、扩展视野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读书可以让人精神更丰富,心智更成熟。书中,特别是好书中,有人类精彩纷呈的思想精华、千差万别的心灵经验和跌宕起伏的心路历程,无论从高度、宽度还是深度,都可以升华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心灵经验,慰藉我们的惶恐不安,让我们的心智更加成熟。

读书是一个探索、历险的过程。每个人原初的好奇心都会驱使他(她)探索、冒险。但这样的冲动往往因为现实的障碍而折戟,特别是独生子女时代,很少有父母敢于让子女去冒险,而读书却可以让我们在精神上享受探索、历险的快乐。

此外,书读多了,你不仅可以从不同思想观点中形成自己的看法,也会对他人的思想观点多一份宽容之心,而宽容,是一个社会多样性赖以存在的前提。而且,书读多了,特别是好书的积累,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偏好和品位,就像好东西见多了,自然会有自己的高标准一样。

所以,建议同学们,养成读书的习惯,通过读书去丰富、完善自己,去形成自己的趣味和标准,去体验历险的刺激和发现的惊喜,让书给自己一个忘却烦恼的机会,让书给自己的心灵一个宁静的时间。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原载《人民政协报》,根据作者在电子科技大学读书月颁奖礼暨阅读分享会上的发言整理编辑,有删节)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18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