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了精准化方案

发布时间:2020-06-30 作者:王凯 来源:中国教育报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新时代进一步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完善随班就读工作机制,提升随班就读工作水平作出详细部署。从时机上看,《指导意见》的出台恰逢脱贫攻坚目标即将实现之际,体现了国家通过优化“普特融合”让残疾儿童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追求;从阶段上看,体现了我国特殊教育在基本实现普及之后,向提高管理水平和育人质量的全面转变;从内容上看,《指导意见》针对随班就读工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了精准化的解决方案。

随班就读是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是特殊教育相关政策的持续延伸,在保持政策内在一致性的基础上,体现了递进式设计。2014年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明确提出要扩大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规模,尽可能在普通学校安排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加强特殊教育资源教室、无障碍设施等建设,为残疾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便利。2017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又联合下发《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指出要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推进差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刚刚出台的《指导意见》在保持推行融合教育的基础上,明确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要“应随尽随”,并进一步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随班就读学位,同等条件下在招生片区内优先安排残疾儿童少年入学。

《指导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普特融合”的教育发展理念,对于破除随班就读障碍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普特融合、提升质量,实现特殊教育公平而有质量发展,解决较长时间以来存在的“随班就坐”“随班混读”现象,促进残疾儿童少年更好融入社会生活。从文件中能够感受到国家将“普特融合”作为切实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把手,而公平而有质量的特殊教育是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标志之一。

更为直观的是,经过前期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使得《指导意见》具有很强的问题针对性,为当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精准化的解决方案。针对残疾儿童少年评估认定机制不完善问题,发挥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评估认定作用,用科学的机制确定残疾儿童少年是否适宜随班就读,并做好适龄残疾学生的摸底排查,建立安置工作台账,减少现实中存在的家校争议。针对资源不足问题,提出完善随班就读资源支持体系。一方面,明确并强化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建设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强化发挥资源教室和资源中心作用,对区域内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针对残疾儿童安排不力增加了辍学率问题,提出利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对初次安置后确实不适应的残疾儿童少年进行再评估,根据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的意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切实保障具备学习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

如此一来,形成了能够体现出“适宜性”“便利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的随班就读新机制,为营造残疾儿童就近随班就读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作者系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教育报》2020年06月3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