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看不见的障碍”

——不要让阅读障碍成为成长的藩篱

发布时间:2020-09-09 作者:关雪菁 来源:中国教育报

人类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吗?心理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和斯蒂芬·平克认为:“口语是天赋,是本能。”开口说话的能力是天生的,而阅读是一种人类后天习得且为人类独有的非凡能力,大部分儿童都可以通过接受适当的教育习得阅读的能力,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在“阅读”这个看似轻而易举的活动里,却显得格外艰难。对他们来说,学会说话有多自然,阅读就有多困难。

在一些孩子的身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系列矛盾而费解的现象:荣誉与失败共存,嘉奖与警告集于一身。昨天可能才获得“思维敏锐,很聪明”的评价,今天可能就拿到一张不忍直视的成绩单。

以往,在面对学业问题时,成年人(通常是教师和家长)往往会用“笨”和“不够努力”的标签简单归因,在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冲突和相互伤害中,成年人和孩子皆痛苦不堪。在超过一百年的时间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教育者发现,很多时候,学习问题的本质可能是阅读能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缺少可见的检测指标,阅读障碍常常被称为“看不见的障碍”。

对于学龄期的孩子来说,学会阅读,是实现所有期待的敲门砖。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孩子来说,无法顺利获得阅读的能力,就像一只“困兽”,在课堂上、在家里,甚至是生活中任何一处角落,他们都在和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开展着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战斗。

阅读,比想象中复杂

1900年,美国学者欣谢尔伍德,详细记录了两个有学习障碍问题孩子的案例:孩子们所有表现显示,他们无论如何,都学不会阅读。

其中一个案例是一个四年级便辍学的11岁孩子。根据他父亲的描述:“上了几年学后,他的问题才被发现。他在学校全靠出色的记忆弥补阅读出现的问题。他可以背诵,但却读不出单词。”为了证明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欣谢尔伍德做了一件小事,他一边告诉小男孩和爸爸眼科预约的地址,一边把地址写在一个信封上。结果爸爸忘记信封放在什么地方,孩子却依靠惊人的记忆力按时赴约。

随着越来越多的案例被发现,欣谢尔伍德确信,这一障碍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普遍。作为医师,欣谢尔伍德的诊断报告,甚至比第一个智力测试——比内西蒙智力测试最初版本出版的时间更早。

我们是如何学会阅读的?

阅读是一项高级认知功能,并不是人类到一定年龄就自然发育成熟的生理本能——阅读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但阅读的习得也有规律可循。

1.获得文字意识——意识到文字是一种符号

大部分儿童在正式学习阅读之前,就已经暴露在文字环境中——那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广告标语、食品包装袋上的印刷文字、图画书上的文字——这些使儿童对文字的特点和功能有了初步认识,他们逐渐能够意识到文字是用来记录口语的符号,与其他符号是有一定区别的。这种对文字的初步感知被称为“文字意识”。

2.习得正字法意识——意识到文字学习有规律,例如汉字的“形”与“意”

对拼音文字(比如英语、德语)背景的儿童学习阅读来说,语音意识非常重要。比如,能把cat(意为“猫”)熟练拆分为与其对应的三个最小发音单元/k//ae//t/,也能把发音单元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单词。

拼音文字与中文不同。对汉语背景的儿童学习阅读来说,第一道门槛是汉字的解码——也就是识字。汉语阅读障碍儿童遇到的第一个绊脚石就是记忆汉字的字形和书写汉字。大量研究一致表明,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字形加工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往往识字速度慢、识字量少,写字经常出错,很难记住汉字的字形。

3.当我们阅读时,大脑在做什么?

随着现代认知科学研究的进步,功能性核磁共振技术帮助我们打开了阅读学习机制的“黑盒子”。

由于汉字和拼音文字的构形不同,大脑对语言的加工存在差异的同时也有共通之处。最新的脑科学研究证明,尽管中文阅读涉及7个脑区系统,英文只需要4个,但大脑阅读系统回路大致有两条:一条回路用于初学阅读,缓慢地读出单词;另一条则是用于熟练阅读的快速回路。通过对大脑激活模式的分析发现,阅读障碍者通常是神经回路出现了一个“小故障”,这完全不是孩子努力不努力、学习态度认真不认真导致的结果。

脑成像技术最令人兴奋的应用不仅仅在于发现阅读的机制,大脑的终身可塑性让每一个阅读障碍者找到了破局的曙光。适当、适时的针对性训练可以帮助阅读困难的孩子变成熟练阅读者。这也是脑科学成果带给每一个阅读障碍儿童的福音。

阅读障碍并非失败的开始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多元文化、信息数字化的世界,每个人面临的情况都更加复杂。面对各种虚实莫辨的言论或谣言,成年人可以通过各种生活经验或知识背景,根据事实的情况做出分析和评价,得出相对恰当的判断。这个过程就体现了审辨思维的能力。

阅读的价值便在于获得审辨思考的能力,是系统性能力养成的过程,这是片段式阅读、碎片化阅读、视频阅读无法提供的。而阅读障碍不仅会造成儿童的学业落后,还会给他们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以及职业生涯发展等多方面造成不良影响。

1983—1984年,《聪明的笨小孩》一书作者、耶鲁大学学习研究中心主任萨莉·施威茨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随机选择了24个公立幼儿园,收集了儿童心智能力、学业成绩、家校行为、自我感知等一系列数据。研究共收录了445名儿童,被选中的儿童志愿者开始接受定期的观察记录。经过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如今,这些参与调查的志愿者已经成长为青年,一些人上了大学,一些人去参军,还有一些人从事平凡的工作,一些人进了监狱,许多人已经结婚生子,成为国家的主流。他们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学会阅读的过程。

这些孩子中有大量的阅读障碍儿童未能得到及早识别,这问题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即使学校最终做出了正确的诊断,但也为时过晚——孩子往往错过了最佳的干预年龄。事实上,阅读障碍儿童首次诊断的时间一般是三年级或更晚,而研究发现三年级之后才确诊的阅读障碍,干预难度很大。

“缺陷是孤岛,优势如海洋”,阅读障碍的本质,是局部性的、独立的缺陷,在它的周围是一片“优势海”,这些优势包括:推理、问题解决、理解、概念形成、审辨式思维、常识。尽管阅读障碍者学习阅读的道路充满荆棘,但与此不成比例的是,阅读障碍者更倾向于“不走寻常路”,这种“不能走寻常路的学习过程”赋予了他们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父母,如何看待你的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觉得孩子被诊断为阅读障碍,意味着他的未来注定失败了,那么他也会有这种感觉。阅读障碍本身不应该成为阻碍孩子追求梦想的藩篱。只要有足够的智力、技能、坚持和支持,阅读障碍的孩子几乎可以踏足任何他感兴趣的领域。阅读困难者,可以在你能想象的每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包括写作、法律、医学、科学和诗歌等学科领域。

阅读障碍并不是失败的开始。正确面对、积极解决才是最佳方案。对阅读障碍儿童的价值给予始终如一的肯定,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和孩子一起读书,还是读书给孩子听,父母要不断提醒孩子,他作为一个人的价值——用孩子的优点定义他是什么样的人,而不是他的弱点。

准确识别 尽早干预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阅读障碍干预应该满足以下原则。

1.早期干预很重要,年龄小的孩子更容易;

2.一对一的或者小组式干预更有效;

3.多数成功的干预训练都强调语音意识干预训练;

4.阅读准确性训练比阅读流畅性更容易成功;

5.训练中也应当加入进阶阅读、写作训练以及阅读理解技巧等内容;

6.个体对干预训练的反应存在差异。

成功的阅读干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执行。而在整个干预过程中,每一个教师和家长都会面临很多的挑战:

1.由于阅读障碍在我国内地的研究起步较晚,且主要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学术领域对阅读障碍的诊断和干预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比较薄弱。

2.在中国内地还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综合的中文阅读能力测验,学者和教师们只能采用一些针对某种单个阅读能力的测验,比如识字量测验以及阅读流畅性测验,进行必要的能力筛查。

3.有效果的干预往往需要一对一的针对性方案,而专业机构和人员不足、干预时间较长的现状,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相当的耐性与坚持。

从识别开始:家长可以做什么?

追求越好的教育,家长的作用就越大。在帮助孩子实现人生期待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接受专业的测评和干预方案,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那么如何及时发现和识别孩子是否有阅读障碍的风险呢?下面列出了阅读障碍孩子的典型表现。以下10项中符合6项以上,并持续半年以上,孩子有可能存在阅读障碍,需要寻找专业机构进行诊断。

1.语文成绩显著低于同班平均水平;

2.读得慢且吃力、阅读后无法理解内容;

3.阅读时容易跳字、跳行;

4.不喜欢朗读,朗读时落字或容易读错字;

5.书写速度慢,容易写错字;

6.常常记不住日期或名字;

7.平衡感不好、小肌肉动作笨拙;

8.逃避需要大量阅读的任务,避免读长篇小说或其他文字材料;

9.自尊水平低,对自己没有信心;

10.学习外语特别吃力。

《聪明的笨小孩》一书给出适用于所有孩子的阅读建议,供家长、教师参考:

1.坚持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困难的孩子需要一直面对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独立阅读的难题,由于他们在形、音、义上的解码速度大大低于普通孩子,所以,他们的阅读速度会比普通孩子慢很多。

2.帮助孩子了解汉字构成的规律。在入学后,孩子要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建立起汉字字形、字音、字义的有效联系,这才能保证在阅读时实现看到汉字就能将字形、字音快速对应,并同时完成字音与字义的对应,这种对应关系只有稳固建立,才能保证孩子看到一个汉字能快速地读出来。

3.书法的练习有助于笔画、笔顺的识记。

4.重视口头语言中的语义学习,听故事、讲图画书、口头阅读的能力培养也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克服了阅读障碍儿童都会出现的语素意识的问题。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策划编辑)

    ■相关链接

今年6月,浙江临海小学教师顾新国将自己的新著《我要记100分》寄赠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很快便收到了顾先生中肯的点评。本书系顾新国老师根据自己为阅读障碍学生阿喜记下的教学日记撰著而成,记述了阿喜小学前三年的100多个学习和活动的故事。顾新国老师表示,之所以关注这样的孩子并坚持为他写日记,是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教师、家长理解阅读障碍儿童。本书借阿喜的故事说明阅读障碍学生也是有上进心的,也是有智能优势的,我们不能扔下他们不管,我们要发现并培养他们的优势,使得他们的人生也能精彩。

以下为顾明远先生对本书的点评——

顾新国老师这本书,记述着一名有阅读障碍的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小学生阿喜有阅读障碍,通过视觉系统识字和记忆语句都非常困难,但听觉系统很灵敏,记忆很容易。对待这样的孩子怎么教育?顾新国老师费尽了心血。书中记载着阿喜的一件件故事。

故事中一方面体现了残疾儿童阿喜渴望上进,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顾新国老师的一片爱心和高尚的师德精神。由于顾新国老师的爱心、细心、耐心的指导,使一名残疾儿童能够过上愉快幸福的童年生活。故事经过顾老师的艺术加工,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教育性,也具有可读性。老师们读读,会有所启发。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9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