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陈国荣:以文化、思维与资源引领办学

发布时间:2020-09-09 作者:实习生 刘田玎玎 来源:中国教育报

出生在内蒙古,徜徉于哲学领域,从一名普通的政治教师,到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下文简称“育新”)校长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总校长,陈国荣以其大草原般的开阔胸襟和对价值与思维的追求,走出了一条“育德致美、启智日新”的教育之道。

以校园文化实现价值引领

天马行空的二十四节气彩雕、千姿百态的传统彩灯、潇洒自如的书法作品、流光溢彩的西式壁窗、洒脱奔放的彩绘,台阶上、教室里、食堂里、操场上,目之所及皆是“艺术品”。初来育新者,常常因校园的优美精致而惊叹,而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所有的一切,都诞生于历届师生之手,甚至学校一楼的大厅里,至今保留着第一届师生的彩绘手印和脚印……“真善美是联系在一起的,真诚的教育和美丽的环境,会促人向上、向善。”陈国荣说。

不仅如此,这位外表剽悍、来自马背上的校长,却有着浓郁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精心设计的世界墙和民族墙、充满未来感的科技长廊、随处可见的休憩沙发、方便学生的即食饮水区、复古干净的学生宿舍等,在温馨舒适的教工之家,还为年轻女教师开辟了母婴休息室。这些,无不体现着陈国荣对“人”的关注:“每个人都是主角,教育的本质在于对人的回归。”

一位从育新毕业的学生表示:“在育新接受的礼仪教育,让我受益终身。”学校成立23年来,重视礼仪养成,厚植礼仪教育,开发了《礼·悟》教育作为德育课程建设的核心,以“九礼六仪”(鞠躬礼、迎送礼、课堂礼、仪表礼、集会礼、观览礼、言行礼、餐饮礼、家居礼;喜迎新生仪式、开学典礼仪式、快乐结业仪式、健康成长仪式、成人仪式、优秀毕业仪式)引领常规养成。陈国荣说,“所谓校园文化,就是师生在校园内的做事方式。成熟的校园文化不受人员变动的影响,蕴藏着学校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饱读诗书的陈国荣看来,提炼和传承学校价值与文化时,应坚持实践凝练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用文化实现价值引领。基于此,陈国荣凝练出“育德致美,启智日新”的办学理念,并设计打造了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道德实践活动,力求通过开展金秋体育节、银雪艺术节、风华学习节、神州科技节等一系列综合素质拓展节日,实现“月月有大型活动,周周有社团活动,天天有教育内容”的丰富校园生活。

以思维课堂实现教学引领

“发展素质教育,从优质走向卓越”,是陈国荣对育新提出的发展愿景。为此,他从自身问题出发,深入课堂研究,与学校成员深度交流,引入科研专家团队共同诊断研磨学校发展现状。最后发现,以往对教学过程的研究,往往将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手段选择、教师施教方式、学生学习能力等因素割裂分析,而忽视了各个要素的有机联系,更忽视了思维活动的连贯统一。于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枯燥沉闷等弊病也接踵而来。

哲学专业出身的陈国荣,深谙活跃思维的重要性。在他的带领下,育新借鉴林崇德教授发表的《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与胡卫平教授开发的“学思维”活动课程等,开创性地提出了“思维课堂551模式”的研究,即“五有五思一核心”: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作为核心,以有序、有趣、有效、有情、有用为教学设计理念,以创境启思、自探静思、合作辨思、训练反思、回归拓思为教学设计环节的思维课堂教学方式。就这样,他带领广大教师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新思考和新实践,引导教师注重创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以讨论质疑、分析推理、交流评价、实验探究等途径,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迁移运用,践行思维课堂理念。

从直接灌输到不愤不启,从冗长讲授到言此意彼,“思维课堂551模式”的推行让教师深切地感受到,它将学生的大胆质疑与谨慎断言有机结合,将独立思考与价值多元灵活统一,逐渐培养了学生们广阔深刻的思维品质和不人云亦云、敢于挑战书本与权威的勇气。思维课堂培养模式下的育新学子,在校园辩论赛、生物DIY(自己动手做)大赛、英语剧编排等各类比赛中大放异彩,还代表北京市参加了DI(头脑创新思维竞赛)国际全国赛,斩获“耀眼明星”的奖杯。

陈国荣总说:“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要给学生带得走的东西。”知识、分数是带不走的,但方法、能力却是可以跟随一生的。

以优化资源实现组织引领

“教师低头干活,校长抬头看路”,是陈国荣时刻提醒自己的箴言。作为一校之长,在学校规划上既要“顶天立地”——上承国家政策、时代背景,下接学校特色、实际情况,又要“与时俱进”——将战略规划、目标规划、问题规划三个维度有机结合,使学校在动态平衡中稳步发展。

在这样的信条与鞭策下,陈国荣带领育新从最初的“名校办分校”走到现在的“集团化办学”。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多所学校持续加盟。作为育新教育转型期的校长,陈国荣首先在组织管理上凝练特色,大胆整合。他相信:“能用制度解决的事就不用会议,能用结构解决的事就不用制度。”结构性变革,是承接育新转型的奠基石。

在陈国荣的主导下,学校逐渐克服以往科层制主导的管理模式,优化组合以往教导处、德育处、教研处、教务处等部门的职能,成立了“八大中心,一个委员会”,即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学生服务管理中心、教师发展研修中心、课程开发指导中心、体育健康教育中心、艺术审美教育中心、科技创新教育中心、国际(内)文化交流中心、行政后勤服务中心,紧紧围绕学生、教师、课程,明确职责、分工合作,落实“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基础的事”的原则。很多老师表示,这样扁平化、项目化的管理结构,让他们的专业性充分发挥,工作劲头十足。

在谈及教师队伍构建时,陈国荣说:“人品是为师的第一标准。”其中,“人品你”和“你品人”是两个重要维度,“人品你”就是在面对外界的品评时,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兼具身心健康与专业优秀的素质,要怀揣师爱而传道授业;“你品人”就是在品评教育对象时,要时刻“关注丛林中的那棵树”,即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能力与尊严。

此外,陈国荣还通过资源整合,不断拓宽育新教育的发展前景。从坚持“拓展心灵版图,行走改变世界”的每年研学旅行,到和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友好学校的互动学习;从创办家长学校,到OFS(我们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学实践。“把资源转化为价值,把价值转化为知识,把知识转化为效率。”育新教育在资源优化中走向师生卓越。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09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