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入心入情 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

发布时间:2020-09-21 作者:贾国江 王希 来源:中国教育报

思政课教学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学校用科学理论培养人、用正确思想引导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发挥好高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大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就需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主导作用,通过把握教学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途径,增强思政课的价值功能与育人作用。

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回应学生思想需求。教师要准确把握最新统编教材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时代性与创新性,紧跟社会发展趋势和时政热点,精准提炼教学内容,持续开展教学研究,积极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化。一是要把握教材基本观点,思政课教师要重点讲清楚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的战略部署、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等;二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的研究,关注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回应学生思想实际需求。

创新话语表达方式,锻炼高超语言艺术。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提升课堂感染力和亲和力。从实际来看,大学生接受信息、掌握真理的程度必然会受到教师语言艺术的影响,思政课教师的语言艺术高超,学生往往觉得听得很过瘾、很解渴、很兴奋,常常有拨云见日、豁然开朗和醍醐灌顶之感,这样的思政课堂就会有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穿透力和冲击力,真正能入耳入脑入心入神。要创新思政课教学话语表达风格,讲求表达的艺术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生动形象简练的教学语言表达出来,既要用质朴的话语娓娓道来,又要不失理论的本真意义。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升级改造传统课堂。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在发挥传统课堂优势的同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升级改造传统课堂。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作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对网络技术的运用非常娴熟,对网络信息的接受比较容易,思政课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当下大学生学情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现代媒介素养,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思政课教师可利用好各种网络新媒体,如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微信、微博、抖音等,精准及时地推送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时事热点等,与大学生就社会公共事件、热点时政话题进行沟通交流,对网络舆情加以正确解读研判并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

推进模块化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必须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目前,思政课已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其中,专题模块化教学改革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它是以相应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依据,在全面掌握教材观点基础上,找到教材内容的主线和逻辑关系,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把教材内容分为几个专题模块,每个专题模块又可以分几个子专题模块,思政课教师则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承担某一模块的教学任务,实现科研、专业和教学的有机结合。专题模块化教学符合思政课程教材体系编写的特点,有利于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知识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通过不同风格的教师开展教学,学生可获得丰富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育学生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实践,理论就成了自说自话的空洞说教,大学生要真正意义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就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这里所说的实践包括课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两个方面,课内实践教学是指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教育引导学生对理论焦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课内实践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信心。校外实践活动是指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考察、调研、专业实习、社会服务等与自己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热情,强化课内学到的理论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经历着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途、开创新未来的民族复兴的拐点,更应该从思想上高度统一且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校思政课要走在研究阐释和宣传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列。

(作者贾国江系甘肃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希系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马列主义学院讲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21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