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师培训应基于需求

发布时间:2020-09-24 作者:翁海燕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教师生涯中,笔者经历过很多次培训,脑海中时常浮现一些参训教师涣散的眼神、频频进出会场、手机刷屏。无法让教师自觉参与的培训,总是缺少一种亲和力。

教师到底喜欢什么形式的培训?怎样的培训才有效?什么培训才能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我把教师培训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培训,另一种是借力培训。借力培训包括一对一的结对指导,如跟岗培训、集训(如集体听讲座、集体研讨)等。

借力培训是最普遍的教师培训方式。如果管理者能够在培训前对教师群体进行广泛调查,收集意见,把培训的关注点放在教师们的需求和期望上,像设计师一样去开展教师培训,这便是“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了。“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倡导同理心、合作、实验精神,意味着一切始于教师们的需求,符合了运用设计思维的第一步,不是要思考设计什么,而是要思考为谁设计,这是以终为始的思考方式。

受到前期看过的一篇关于芬兰现象教学的文章启示,笔者认为,教师集训形式之一,可采用提前调查访问法,收集教师们的问题,将每个问题分类串联起来,再交由每个老师在集训前针对每个问题置身情境中进行个性化思考,此阶段可称之为个性化思考酝酿阶段。而后,将串联起来的一个个问题和现象在培训现场中真实再现,调动在座教师的热情,积极观察,投入探究,分组讨论,激情分享。每个问题是教师们根据自身的需求提出的,在个性化思考阶段大家又从各自的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集训时的分享就显得有针对性且深刻。

教育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例如性质相同的教育案例,由于时过境迁物是人非,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有所不同。或许,集训时的现场分享探究无法马上给教师们一个解决问题的万全之策,但是通过大家的积极分享、智慧的碰撞,可以储备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工具,这本身就产生了意义。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第二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0年09月24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