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拿钱买分”式培训无异于拔苗助长

发布时间:2020-10-21 作者:陈振兴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日,有媒体以《校外补习,怎么变成了“拿钱买分”》为题报道了部分校外补习班通过“巧”用技巧、“投其所好”和行走“捷径”等方式开展“应试化”培训,并通过“混淆成绩对比数据”来夸大培训效果;但却不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健全思维体系、提升学习能力的普遍现象。

近年来,以提升考试成绩为名目的“一对一”“冲刺班”“竞赛班”等种类繁多的“应试化”补习班层出不穷,培训内容涵盖了中小学日常学习应试、小升初、中高考乃至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广大范畴,备受各学段学生家长追捧。但事实上,如此名目繁杂的让家长宁愿“吃土”省钱也不愿意舍弃的课外培训是不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长期来看是不是真的有利于学生成长?

不可否认,校外辅导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知识储备等方面都发挥着值得肯定的作用。但近年来,不少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中小学文化课教学辅导机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开展以“应试”为导向,以“提高考试成绩”为目的脱离实际的“拔苗助长”“投机取巧”式的“应试化”培训,这种刷题、提前学、背诵学等技巧化、应试化学习方式看似有效,实则不然。短期来看这极大地增加了家庭的开支,长期来看更是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针砭时弊,“花钱买分”“拔苗助长”式的“应试化”培训乱象歪风不可纵容。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机制,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同时明确指出要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闻令即动、精准发力。

追本溯源,“拿钱买分”式的培训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限制了学生形成完整“思维能力”的空间。学习不是比分数,更不是比赶超;而是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探寻知识本质,领悟知识的核心要义,进而实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补习班追求的是“短期速效提分”,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则是学校里稳扎稳打学到的。作为辅导班报名决策者的家长要从根源上理解“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面对中小学生,尤其不能以“考多少分”“前几名”“超过谁”等作为鼓励其学习的托词,不能借鼓励之名抹杀发散思维。“分数不是衡量学习收获的唯一指标”“不上‘提分班’依旧可以学好”应该是具备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和理性思维意识的学生在其认知体系中所不可或缺的。鉴于此,作为当局者的家长和学生应坚持以此“学思结合”的认知策略走出“用钱买分”的认识误区。

总之,希望“花钱买分”“拔苗助长”式的“应试化”培训能够在政府政策干预、社会各界监督、机构内部优化、家长理性看待和学生主观能动等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尽快朝着“学思结合”的良性方向发展,真正发挥“培养和提高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本质职能。

(作者系西安科技大学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1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