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设计类复合专业如何做好课程思政

发布时间:2020-12-28 作者:陈英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设计学类专业包括艺术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公共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主要培养既有艺术功底又有技术基础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立体化的专业门类具有文理融合、技艺共生、古今贯通、共性个性兼容的特点。与其他课程相比,设计类专业课程具有跨多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方式多元性、受众学生思维灵活等特征。这对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许多个性或特性要求。笔者认为,面向这种复合型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树立辩证、系统和全域思维,捋顺思想引领和专业学习、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等多维关系。

    以辩证思维推动

    复合型人才培养

任课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责,是实施课程思政的责任主体。设计学类专业课程教师要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专业教育与价值引领相结合,在专业课堂植入思政理念,嵌入德育元素,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辩证统一到每一门课程中。针对不同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推动艺术与技术辩证统一。设计学类专业除了素描、色彩、现代构成艺术、设计美学等艺术课程外,还需开设计算机语言、数字技术、人体工程学等理工类工程。艺术素养与科技素质并重的专业培养目标,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拓宽了渠道,这正是课程思政的价值旨归。

推动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艺术贵在独创,优秀艺术作品总是打上鲜明的个性色彩;但个性存在于共性之中,设计又必须遵循普遍的艺术法则和审美规律。设计学类专业的学生大多个性鲜明,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烈,集体主义观念相对薄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规范纪律要求,强化养成教育,无疑是设计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重点任务。

推动传统与现代辩证统一。国内设计学类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主干训练体系是西方“包豪斯”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在专业教学中所占比重偏小。整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艺,在借鉴西方现代设计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同时,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设计精华,传承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这既是形成设计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国方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设计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题中之义。

    以系统思维捋顺

    立德和立学关系

立德和立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目标。前者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后者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课程思政建设是实现立德和立学有机衔接的最重要路径和最有效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捋顺立德和立学的主次关系,如何实现有机融合,一直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之一。

推动立德和立学有机融合离不开科学的制度设计,为此要将课程思政纳入培养方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要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一级学科、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设计学类专业要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拟定课程教学大纲,将“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作为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将“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作为科学的教学目的和育人导向。

设计学类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要通过形象生动的艺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达到“健全人格、美化心灵”的教育目标。设计课程的部分教学内容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良好素材,如革命历史题材、传统文化题材、地域文化题材的艺术设计作品等。从这些带有明显价值倾向的内容入手,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起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对于政治色彩不浓的教学内容,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传授知识、分析问题,突出培育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尚的艺术素养。设计学类课程所揭示的专业伦理,则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以全域思维融通

    课程思政全过程

立足不同专业的特点,整体设计,分类推进,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要求。课程思政不仅要融入设计类课程课堂教学,还要扩展到课前设计和课后实践,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为此,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需要树立“全域”思维,即将课程思政工作拓宽到课堂教学内外,实现课程建设全过程的有效融通和有机统一。

课前备课要广泛搜集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资料,把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设计活动设置为教学内容,加强政治理论修养教育。设计学门类专业课程强调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课后实践指导是实现全过程育人的关键环节。要加强课后实践指导,在设计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素养。要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把课程思政“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在建构设计学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思政育德与专业育智有机融合,找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相通点和切入口,防止标签化、生硬化、空泛化的课程思政模式。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如春在花,如盐在水,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品尝到思政的味道,而没有生硬的灌输痕迹,方能收到事半功倍、同向同行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陵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苏教师〔2019〕3号)】

《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8日第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