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碎片”里淘金的诀窍

发布时间:2021-01-25 作者:王文建 来源:中国教育报

时下,“碎片化”是个颇潮流的词语。由于特殊的职业关系,备、教、辅、批、考、评、补,这些常规的教育教学环节,以及每周雷打不动的教研,隔三岔五的培训等活动,都成了刀剑,把我的日常生活切割得支离破碎,“碎片化”成了自己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非读无以广识,非读无以成才,非读无以增智,非读无以净魂”,要想提升在学生心中的魅力指数,必须博览群书。那么,时间又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碎片化”里来挤了。于是,我的“碎片化”阅读便开启了。

刚开始阅读时,不能科学统筹,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后来痛定思痛,经多年实践,终于摸索出了“四度”阅读法。此法,虽说算不上完美,但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

第一度,泛读。每天,我都能收到学校特别配发给我的党报党刊,以及专业性报刊,像《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中国教肓报》《人民教育》等等。这些报刊,也许在一般人眼里价值不大,而于我,则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然而,成摞成摞的如何消化,当然得泛读了。每天午休和晚上临睡前,我都有泡脚的习惯,每次都得20分钟左右。时间尽管不多,但很难得。泡脚前,我便常常在身边放一几案,将报刊置于其上,然后边泡边随手翻阅。有好标题了,挑出;有美妙文章了,挑出;有精彩插图了,挑出。而一日三餐时,也被纳入泛读范畴。不同的是,这次借助的载体是“学习强国”平台。虽然载体不同,其目的仍然一致,那就是读不在读,而在选,只要不遗漏,把该挑的全部挑出来,就大功告成。千万莫以为挑选过程味同嚼蜡,它实在跟“伯乐相马”没有两样,想想自己不知不觉成了“伯乐”,眼前有一匹匹“千里马”等你来鉴,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第二度,赏读。每周我都有三个早上的辅导,进教室时,我会将泛读时选好的文章原版或打印件一并带去。布置完早读任务,我便和学生一起读,读至动情处,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活脱脱成了个半大小子,拿腔捏调引吭而诵:“心无物欲,秋空即是霁海;坐有琴书,石室便成丹丘”“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荫子满枝”……学生见了,先是忍俊不禁,继而被我点燃,不自觉地跟着学起来,手舞足蹈,摇头晃脑,抑扬顿挫,一时书声如潮,响遏流云,激情澎湃,活力四射。我一直提倡“激情诵读”,可效果始终不是很理想,没想到不经意地一赏读,竟产生了如此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度,品读。我执教两个班级语文课,每周一个班级各有一节阅读课和两节作文课,加起来,就是六节,按我校一节50分钟计算,整整300分钟。而这样的课,静的时间多,正是品读的好时候。基本上,前期所选文章已在早读时间消化得差不多了。我把视野瞄向了古今中外的名著。课堂上,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我也忙得不亦乐乎。或读上千儿八百字,或读上三五千字,不管长短,一律圈画批注,细嚼慢咽。“奇文共欣赏,异义相与析”,凡有所获,我必当众予以展示,素材选取新在何处,结构布局密在哪里,表达技巧妙在何方。慢慢的,学生会阅读了,会写作了。

第四度,思考。“尽信书不如无书”,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将所读内容内化为养料,滋润自己的血脉。在“零敲牛皮糖”时,我无时无刻不注意思考,用读到的理论指导工作,用实践体会触碰作者的思想,把启悟连缀成文,投向报刊。

“不争不抢,但等岁月打赏”,说句实在话,起初我并没有觉得“碎片化”阅读能有什么效果,只是出于一种阅读的习惯自觉地加以利用,可每到年终岁尾一翻捡,总是激动不已。以刚过去的2020年为例,我居然啃完了《受戒》《摆渡人》《苏轼传》《浮生六记》《南渡北归》《奈保尔家书》《与逝者协商》《教书育人无难事儿》等30多部专著,加上其他时间读的,就更多了。惊叹之余,不禁感慨:“谁说‘碎片化’阅读微不足道,它同样有大作为啊。”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花洲实验高中)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25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