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想要独立,大可不“蔽”

洪羽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本科生)

发布时间:2021-04-2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闻回放

近日,媒体广泛讨论这一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屏蔽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腾讯新闻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的子女曾经屏蔽了父母查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没有加过父母好友。

主持人语

年轻人在微信朋友圈屏蔽父母的行为,频频引发社会热议。子女断然将父母置于“圈”外,看似简单的社交“操作”,却引发出新媒体时代有关代际沟通的是是非非。其实,朋友圈里的世界,又岂止是“圈内圈外”这么简单。如何认识朋友圈这一展示装置,又如何重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体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四名学生,尝试给出自己的思考。  

     信息时代,微信朋友圈成为了分享生活,展示自己的重要空间。由于在外求学,再加上平时忙碌的学习生活,微信就成为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大学生独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在朋友圈屏蔽父母,构筑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

大学阶段是学生到成人的过渡阶段。在这一阶段,成人感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他们开始迫切地希望挣脱父母的束缚。尽管子女渴望拥有独立的自我,但作为大学生,经济上依然依赖于父母的支持。于是,朋友圈的屏蔽行为则是转嫁现实依赖、寻求自我独立的一种替代性方案。

然而,个人空间,一定就是禁止他人进入的空间吗?独立,一定就是完全抛开父母吗?部分大学生对“独立”一词的理解,是否略显狭隘了?相对而言,大学生还难以做到真正独立,父母也不能放心孩子完全独立。

部分大学生屏蔽父母,减少与父母的交流,能否提高自己的独立性还未可知,但却实实在在地让父母担心了一番。能够处理好家庭关系的人才能更加快速地成长,简单地屏蔽与拒绝沟通并不是成熟的处理问题方式。

事实上,子女与父母的沟通方式是多元的,朋友圈只是沟通方式的一种,如果能与父母在线上或者线下多进行交流与沟通,解决他们担心和被关心的需求,相较之下,需要不定时分享生活的朋友圈反倒没那么重要了。

《中国教育报》2021年04月20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