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疫情下中外合作办学经受住考验 政策利好、市场需求调整带来新机遇

危机激发中外合作办学独特活力

发布时间:2021-05-27 作者:严晓鹏 金军鑫 来源:中国教育报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同时给教育交流与合作带来一定阻碍。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跨境教育在我国的重要实现方式,近年来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中外合作办学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孕育着危机中的新机。

“在地国际化”提供新市场,跨境教育制度调整提供新动能,混合教育蓬勃发展提供新形式。在新市场、新动能、新形式的综合影响下,中外合作办学将发挥更加独特作用。

疫情暴发带来严峻挑战

人员跨境流动面临较大阻碍。中外合作办学实质是教育跨境流动的一种体现,在疫情全球化蔓延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在师生跨境流动方面面临“进不来、出不去”的困境。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的外籍教师比例通常较高,而全球疫情防控给教师跨境流动造成了困难,时至今日,中外合作办学的不少外籍教师仍滞留海外,无法回到国内课堂进行线下授课。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广泛存在“2+2”“3+1”等项目,因疫情,学生赴外方交流出现困难,缺乏国外合作院校的学习与校园生活体验,引发了家长和学生对中外合作办学这种办学模式的顾虑与质疑。

教育国际化面临一定程度上的不确定性。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也是近几十年来的潮流。近年来,随着“逆全球化”浪潮兴起,全球面临强硬保护主义和资源要素流动壁垒的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叠加下,国际形势不甚明朗,教育国际化遭遇严峻挑战。今后一个阶段,教育国际化的内容、途径、方法、手段等都会发生变化,高校合作办学的意愿和模式也会受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影响而有所改变。

中外合作办学的供求关系面临调整。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尤其是此次新冠疫情的蔓延,中外合作办学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买方市场的苗头正在出现,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332个,其中本科以上1230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在读学生超过30万人,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有一定的体量。去年,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受疫情影响出现了办学困难。另一方面,由于疫情,国家的留学政策发生调整,如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留学人员无法按时返校而选择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课程,以及因此导致的境外停留时间不符合学制要求的情况,不作为影响获得学位学历认证结果的因素。这种政策上的松动和不同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另外一种“不出国门的留学”,会对中外合作办学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此外,随着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与中外合作办学类似的教育产品陆续出现,中外合作办学面临更多竞争。

    中外合作办学面临机遇

“在地国际化”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新市场。“在地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欧洲,是指“教育领域中发生的除学生海外流动之外的所有与国际事务相关的活动”,即打破以跨境教育为主的传统形式,立足本国本土本校,努力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受全球疫情影响,去年秋季我国赴境外留学的学生面临求学困境,教育部临时允许部分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适当增加招生名额,为出国受阻的学生提供国内就学机会。近百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扩招”,是“在地国际化”的有效尝试。

我国跨境教育制度调整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新动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独立办学,设立国际学校。推动国内重点高校引进国外知名院校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举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这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的出台,也为进一步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提供了指导与遵循。《意见》从三个方面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一是完善法律制度,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修订工作,为开放办学、规范办学、高水平办学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通过“项目备案制”“部省联合审批”等改进审批方式,完善评估和退出机制。三是鼓励先行先试,配合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探索适当放宽合作办学主体和办学模式的限制,给予相应的鼓励引导政策或实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我国跨境教育制度的调整和教育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将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新动能。

混合教育蓬勃发展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新形式。持续的疫情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模式。社会对在线教育的态度正在发生积极转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育将成为未来高等教育的基本形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借助日臻完善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混合教育,在重大疫情等突发状态下,保证教学计划顺利实施。线上教育的开展,为多形式、更灵活地利用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机会,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外合作办学的活力。

    中外合作办学趋势展望

未来,中外合作办学将发挥更加独特的作用。多年教育实践证明,中外合作办学是扩大教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举措,在引进吸收国际先进办学经验、推动我国教育改革、提升我国高校国际竞争力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在疫情中,中外合作办学经受住了考验,并发挥了独特的作用。2020年我国94个中外合作举办的大学、机构和项目临时扩招因疫情不能赴海外深造的大学生,共录取3031人。随着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和大国之间的激烈博弈,中外合作办学在助推中外人文交流与民间友好往来、改善大国关系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应当增强自身实力,吸引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中,教学型的比较多,研究型的比较少,整体办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接下来一个阶段,中外合作办学应当着力提高办学层次与办学水平。要着力推进博士项目合作,提升办学层次;要瞄准国家与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引进国外优势学科与专业,着力提升学科与专业建设水平,提升服务能力;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在家门口“留学”。

中外合作办学应当更加积极地吸引国际智力,助力国家科技创新。中外合作办学由于近距离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接触,在引进国际智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要借助合作办学平台,吸引更多更好的外籍教师资源,引导国际优质教师资源向我国流动,为改变我国长期以来“智力流失”的局面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要通过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质量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就读,促进我国成为广受欢迎的留学目的地。此外,还要加强国际学术与科研合作,更好地提升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参与者的科研与学术水平,为国家科技创新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系温州肯恩大学,严晓鹏系该校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27日第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