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追寻教育的幸福之道

——读姚跃林《怎样的教育能给人带来幸福》

发布时间:2022-05-25 作者:张家鸿 来源:中国教育报

    每一次捧读姚跃林的新书,都会给我带来快乐,这本《怎样的教育能给人带来幸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亦是如此。他笔下与厦大附中有关的一个个故事,对我来讲是一趟趟清心明目之旅。在校园日久,常有陷入惯性操作、坠入混沌认识之可能,人之倦怠与麻木亦日渐肿胀,偶有活水注入是有益处且有意义的。

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办一所学生喜欢的学校,是姚跃林一以贯之、一直践行的办学理念。而所谓办学理念,不必非得总结为某些口号、出版若干专著不可,而是流露于校园生活、师生交流的一个个细节之中。教育无非服务,做好细节即服务。

他会接听陌生来电,是担心电话可能是学生或家长打来的。“他们给我打电话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他们打电话给我就是视我为朋友,我必须尽全力帮助。”他真诚地回应家长的诉求,用心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把学生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学生叶子告知,初中就读于附中、高中在别校求学的叶蓉心情低落急需鼓励,姚校长请叶子转交自己的书给叶蓉,亦不忘赠予叶子一本。“因为你会关心人,所以我也送本书给你表达我对你的赞赏。”教师的病,是姚校长的牵挂。他对教师的关心,不是停留于口头上的问候,还有巨细无遗的安排、前前后后的联系、有始有终的安慰。帮助之余,还不忘保护对方隐私。能帮则帮,一旦帮了就尽全力帮,对学生对教师都是如此。这样的校长会让学生心生挡不住的喜欢,会让教师情不自禁地追随身后。

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在意细节的校长,是生活在学生当中的校长,是真正以校为家的校长,是对学校充满归属感的校长,是一直感受着幸福感的校长。如何诠释以人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只需借用姚跃林朴素的句子来说明即可:“什么叫温暖?锦上添花也许是,而更多的应该是雪中送炭。面临困难时一个关心的眼神就能传递温暖。我觉得,被别人帮助是一种幸福,帮助别人也许是更大的幸福。这是我做人最重要的心得。”

置身自己喜欢的校园里,听着喜欢的老师用心讲授的课堂知识,参与老师精心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把心里话通过书信的形式写给喜欢的校长,附中的学生无疑是幸福的。因为有温暖,所以喜欢。因为喜欢,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越发喜欢。

    奋斗与诗意兼而有之

“从小立志做伟人做英雄无可厚非,而准备做个平凡的人不仅更理智而且更明智。”如果仅凭此句,就认定姚跃林不认可理想与目标的引领作用,注定是片面之见。他还说:“做幸福的平凡人需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平凡人的奋斗人生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与高唱伟人或英雄之歌的人相比,姚跃林无疑是务实的,他的认识显然是建立在对多数人的理性看待与准确把握之上。当然,这种务实是以自己作为出发点的。对邀请学术演讲,他能拒则拒;对会议中的上台发言,他能辞则辞;对荣誉与奖项,他并不贪恋。

奋斗不是伟人们的专属,它同样是平凡人一生行走的主调。不奋斗,不青春。不奋斗,无法考上好的大学;不奋斗,无法取得必需的证书;不奋斗,人生只剩虚度。话虽如此,但姚跃林认为,人生不是只有奋斗,奋斗不等于痛苦,奋斗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快乐。那么,诗意在哪里?姚跃林说:“只要不奢求,诗意就在我们身边。”给校长留言于贴纸上,向校长表达谢意,相信校长一定会路过并且看到充满感恩的问候。这何尝不是师生交流中的一缕诗意?诗意在校园里,诗意更在心里。

校园里有奋斗的身影又有诗意的心灵,学校岂能不蒸蒸日上、日新月异?诗意不独属于学生,也属于校长。“徐老坎坷的人生经历、豁达的处世态度、学习不辍的进取精神让我力量倍增,我不仅因此感到现在很幸福,也相信未来一定会幸福快乐。”(《“与长者交,大好!”》)这篇文章讲述了“30后”的徐报德老师与姚跃林的交集点滴,徐老那一颗为教育无私奉献并强力跳动的赤子之心,时常令他感动并心生前进的动力。我能想象他们在办公室里一个多小时的畅谈,也能想象他们在附中校园里耳语不断的热切,更能想象他们在学生新书发布会上的知音之赏。在诸多类似的时刻里,幸福感溢满彼此心胸。多年以后,这些点点滴滴,都值得深深回味。

6月9日晚上高三学生离校后,他照例到无人的高三年段闲走。在高三(2)班窗前玻璃上看到学生们写下的好多问候时,姚跃林不禁流下热泪。“看到他们以这种方式留言,我分明感受到了来自心中的难以自抑的幸福和快乐。”

拨开遮蔽教育本真的云雾

教育乃民众关心的核心问题,当下教育的内部环境之错综、外部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面对复杂的教育现状,教育的幸福在哪里?在内心不被虚浮、聒噪的教育乱象遮蔽,牢牢把握教育的真谛。

做作业是学生的本分,固然有用。但是作业的量如果不适当控制,是否会过犹不及?闲适或闲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教师如果一味盯着学生的课余时间不断加码,那么教育还是教育吗?学生违纪学校要按规定处分,如果家长到处找关系或施压或求情使其免予处分,学生真的就受益了吗?这种干预学校管理之举真的是为学生好吗?有的学生确实无法应付学习上的困难,视上学为痛苦之事,而非意志不够或目标不明导致,此时教师再加油鼓劲也是一拳打在棉花上。教育很重要,可是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应该关注人的素质提高、素养提升。但是素质教育如果不是学生所喜欢的教育,那么与素质教育有关的形式、方法、规则是否应该做出必要的调整或修正?

面对纷繁芜杂的教育乱象,需用清醒之眼看待之,淡定之心应对之。唯有如此,才能守住校园这片净土。如果有违教育的真谛,有悖学生的成长,那么教育的幸福便无从谈起。很显然,这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独立性。当我们了解多少校长围着上级文件转、多少校长围着名利转、多少校长围着权力转时,便会意识到这种独立性有多么可贵。

追寻教育的幸福之道,在姚跃林这里不仅是目的,还是过程,是一条拨云见日、返璞归真的探索之路。诚如他所说的:“信仰不是为了实现而是为了追求的!在永不停息的追寻中无限接近美好,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如此,厦大附中的故事依然值得期待。

(作者系福建省惠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2年05月25日第10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