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北京密云中小学结合地域特色开发生态文明课程——

把生态课堂建在绿水青山间

发布时间:2023-06-24 作者:本报记者 施剑松 通讯员 王玉梅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为家乡河流做“体检”,观察北庄特有的丹霞地貌,探寻白天鹅习性……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结合地域特色积极开发多学科融合的生态文明课程,把课堂建在绿水青山间,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1960年建成蓄水的密云水库,是首都防洪的“顶梁柱”和水源保障、供水安全保障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自密云水库建设以来,密云人民舍小家、为大家,为保护首都水源和生态环境作出巨大贡献。60年的保水,60年的生态环境保护,让密云积蓄了丰厚的生态资源。

2020年8月,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勉励,并提出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也激励鼓舞了密云广大师生,当地各中小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共同守护好美丽家园。

每年,天鹅、白鹭都会落在密云水库主要支流清水河,这里也是密云太师屯镇中心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实践课程基地。太师屯镇中心小学学生程羽鑫说:“我们定期给清水河‘体检’,多年的检测数据表明,清水河的水质正变得越来越好。”

“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角度观察家乡,对生态文明的理解走得更深。”太师屯镇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任海鑫说。2023年,太师屯镇中心小学保水护绿的“天鹅”生态使者团,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环保公益组织。

在第31个“世界水日”,密云水库中学的学生们再次走进密云水库管理处。水务执法队员方军讲述的一家三代守护密云水库的故事,让学生们深受感动。学生贾静雯说:“保护好家乡的‘一盆净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过去3年,她和同学们深入村镇发放宣传单,讲解节水护水知识,沿途捡拾垃圾,倡导大家共同爱护生态环境。

依托区域资源,构建开放的生态学习环境,已成为密云区中小学校的常态——

3年来,密云北庄中学师生先后完成了走进黄岩口、走进干峪沟、走进大岭和环清水河4条生态远足实践课程路线。路途中,地理教师沿途引导学生观察北庄特有的丹霞地貌,为学生讲解当地自然环境、农业发展。历史、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沿途植被情况和长城、墩台、关口等历史遗迹;

密云溪翁庄镇中心小学设计的“小水滴在行动”等系列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来到河边了解水、认识水,逐步增强环保意识;

密云新城子镇苏家峪村古流苏树,则成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学生们跨学科主题研究的对象。他们组成课题小组走出校园来到古树旁,确认古树生长状况,评估古树健康状态,检测古树周围不同点位的土壤……

“生态文明教育的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打破了校园的时空边界,构建了面向学生真实生活的实践场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感受家乡之美,厚植家国情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校长王锐说。

古北口镇是民族文化、长城文化、边塞文化、抗战文化的聚集地。在古北口中学校长郭富文看来,这些都是成就学校红色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课程资源以及实施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的丰富资源。

记者从密云区教委了解到,3年来,密云区各学校依托密云独有的地域资源,普遍开发了特色生态文明实践课程。太师庄中学在清水河畔开设了学生年年期待的“白天鹅”课程。新城子中学开发的“追逐第一缕阳光‘1+3’”系列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红色之旅雾灵碑苑爱国教育行、绿色生命之旅坡头林场生态行、蓝色梦想之旅大树洼登高行、金色辉煌之旅花园村圆梦行等。

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艳秋说,学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区级科研力量深度思考挖掘地域生态文明教育资源,助力学校打造特色课程,确保生态文明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密云区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和生态涵养区。”密云区教委主任杨福军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将家乡的绿水青山转变为校园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文明教育进课堂、进课程,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典范建设,将成为密云教育人持之以恒的自觉行动。”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24日第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