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用“心”守护孩子的美好童年

—— 我国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4-05-26 作者:本报记者 纪秀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  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特别报道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着力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使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正值第十三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本报推出“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特别报道,分享各地依法治教、依法办园、扩优提质的好做法好经验,以供借鉴。    

“‘逆反’行为出现,多是孩子的需要未得到满足。”“孩子不爱打招呼,不等于‘不礼貌’。”“孩子做事‘拖拉’,有可能是对家长的‘无声反抗’。”……

近日,第十三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教育部送出一份科学育儿指南,引起了广大家长的关注。一位家长在“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留言:“看了后,才真正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如何鼓励、引导、教育、关爱孩子。”

从2012年起,教育部将每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面向全社会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游戏点亮快乐童年”“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十三个宣传月走过的历程,也是教育部不断完善学前教育治理体系、推进科学保教的一个注脚。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办好学前教育”,到党的十九大要求“在幼有所育上取得新进展”,再到党的二十大强调“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10多年的接续发展,学前教育公益普惠之路越走越坚实,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现实。

    普及普惠,筑牢公平底线

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地处云南最西北的横断山脉,平均海拔4270米,是云南海拔最高、地域最偏远、气候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县。但在这里,雪域高原子女也与内陆地区的孩子一样,享受普及普惠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秉持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精神,德钦县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补齐教育短板的重点工程,作为维护社会公平的民生工程,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多年攻坚克难,德钦县实现了幼儿园“应建尽建”。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办中心园,行政村也有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村园,建立了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截至2023年年底,全县幼儿园达到48所,比2011年增加47所。

家门口幼儿园有了,孩子上不上得起?为保障适龄幼儿应入尽入,德钦县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县幼儿均享受学前三年免费教育政策,同时对符合条件的高原农牧民子女,每年给予1500元生活补助、600元生均公用经费补助。

惠民政策之下,2023年德钦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2011年的15.74%提高至95.21%,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5.65%。

德钦县10多年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之路,是全国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近年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连续实施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切实落实政府责任,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基本实现了“有园上”,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高。与此同时,中央财政设立资助奖补资金,引导各地从无到有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如今,“三区三州”等脱贫攻坚地区、民族地区幼儿和其他地区幼儿一样享有平等的入园机会。据统计,从2013年到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幅度超过20个百分点的17个省份都在中西部,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入园率达到90%以上,青海省果洛州达日县、玛多县入园率均达到80%以上。

不仅如此,绝大多数幼儿都能在普惠园就读。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1.1%,比2013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0.81%。

    健全制度,规范办园行为

高青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最北端,经济条件相对薄弱。自2020年教育部印发《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以来,高青县借助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之势,对标对表,寻找差距,举全县之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难,怎么办?高青县转变思维、实干巧干,通过公开招聘补足配齐公办园教师,解决了非在编教师待遇偏低的问题。保教质量弱,怎么办?高青县深入推进“县镇一体化”工程,确保城市农村幼儿同享优质教育。班额不达标,怎么办?高青县对全县59所幼儿园进行全盘、全面把控和调整,按照“一园一案”策略,挖潜扩容消除大班额“烦恼”……

围绕创建目标,高青县各部门一条心、一起拼,硬是用3年时间高质量完成了创建任务。

建立督导评估机制,是完善学前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自启动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工作以来,已有153个县(市、区、旗)被认定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近年来,教育部多措并举,推动各地各幼儿园依法治教、依法办园。一方面,健全管理制度,会同相关部门先后出台幼儿园建设、教职工配备、安全防护、卫生保健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管理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持续推进幼儿园“小学化”等专项治理,有效扭转了部分幼儿园办园不规范问题。

在国家层面政策的引领下,各地涌现出不少值得借鉴的实践智慧。比如,山东省立足优质均衡,全面推进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浙江省绍兴市出台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共同体建设指导意见、农村幼儿园提质二十条等文件,推动市域内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提升。

为保障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去年,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文件,提出“各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目前,各地普遍出台了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和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

“这项政策的出台,填补了长期以来没有从国家层面针对学前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进行规定的政策空白,为今后各地提高公办园生均补助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侯莉敏说。

    专业引领,提高保教质量

为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上海大学附属幼儿园以户外2小时为阵地,激励教师养成观察分析的习惯,感受活动中孩子的喜怒哀乐,加深对孩子的认识与理解,同频孩子的兴趣与需求。

“上海将保障幼儿在园户外2小时活动作为撬动园所保教质量提升的支点,以‘最少的干预、最多的欣赏’来支持幼儿持续发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在教育部日前举办的新闻通气会上说。

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园”需求,上海以“幼有善育”为目标,启动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工作,明确提出到2025年,把每一所幼儿园都建成家门口的高质量幼儿园。

近年来,教育部始终坚持尊重孩子、尊重规律,引导各地加强学前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为建强教师队伍,引导各地提高教师队伍配备水平,连续10多年实施“幼师国培计划”,开展园长和专任教师全员培训。为强化科学引领,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专业文件,引导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深入推进幼小衔接攻坚行动。

在教育部的引导下,各地积极探索扩优提质举措,涌现出一批好做法好经验。比如,陕西省定边县、江西省芦溪县等地,改革幼儿园教育评价方式,不再以查档案、看材料、看论文、赛课等方式进行考核,更注重班级观察,倾听和理解幼儿。

2023年11月,教育部确立了35个“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点地区”和24个“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试点地区”,聚焦解决学前教育人财物发展保障问题,以及幼儿园保教实践中的困惑,引导支持各地深入探索实践。未来,这些先行试点的有益探索,将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服务强国战略,打下扎实基础。

10多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用心用情守护孩子的美好童年,这得益于党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也有赖于各级政府责任的不断落实。

当前,学前教育法的审议出台,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将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和各地探索,以法律形式加以上升固化,成为稳定的制度,相信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庞丽娟,在第十三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片中这样说道。

《中国教育报》2024年05月26日第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