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河南推进学前融合教育“1+5+N”区域发展模式——

温暖每一个独特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5-05-11 作者:通讯员 闫栩宁 虎智慧 本报记者 庞珂 来源:中国教育报

  在校园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许不能和普通儿童一样活动,或许无法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但他们同样渴望被理解和接纳,值得被社会温柔以待。目前,越来越多的特需儿童正与普通儿童在同一间教室学习,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融合教育”。

  今年2月7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名单中,河南报送的“‘1+5+N’区域发展模式提升学前融合教育质量”案例入选,展示了推动学前融合教育普惠发展的“河南样本”。

  2022年,“1+5+N”区域发展模式正式落地——以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支持中心为引领,5个区域资源中心辐射带动,19个学前融合教育发展共同体协同发力,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学前融合教育网络。

  在政策牵引下,全省194所学前融合教育示范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累计新增学位2000余个,保证全省每个县(市、区)都有一至两所学前融合教育幼儿园。

  自实施“1+5+N”区域发展模式以来,豫中、豫东、豫西、豫南、豫北五大区域资源中心如织网般紧密协作,立足各区域特色,通过政策联动、师资培训、课程共建、技术赋能等方式,推动学前融合教育从试点探索走向全域覆盖。

  作为“1+5+N”区域发展模式的首个枢纽,豫中区域资源中心以郑州市为核心,联动许昌市、漯河市等地,构建起全省学前融合教育的“智慧中枢”。“郑州市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幼小转衔’实践系列研讨,深入了解特需儿童‘幼小转衔’过程中不同领域的关注点和需求,积极引导教师研发以儿童为主导的多元生动融合课程,同时丰富评价方式,更好地激励儿童成长。”郑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开封市、商丘市、周口市等地组成的豫东区域资源中心,明确牵头单位发挥引领作用,构建多方支持网络。如周口市建立特需儿童少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落实“一人一案”,实现适龄特需儿童少年“零拒绝、全覆盖”。豫西区域资源中心则积极开展课程研讨活动。

  医教结合是豫南区域资源中心的“王牌”。自2014年起,驻马店市积极推进学前融合教育,创新性地实践“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发展模式,构建了包含康复、融合、提升在内的全面健康成长体系。该市认定包括市中心医院在内的42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为指定康复医疗机构,所有特需儿童,只需提供本地居住证明,就能在不影响其接受普通学前教育的情况下,前往这些定点康复医疗机构享受免费医疗服务。

  “真是不敢相信,小武(化名)现在都能背简单的儿歌和古诗了!三岁半入园时,他的智力只相当于一岁半孩子的智力。在老师们悉心开展康复教育后,仅仅4个月,他已经能主动向长辈和老师问好了。”驻马店市残联博爱幼儿园园长徐春晓说。截至目前,该园已有近500名像小武这样的特需儿童通过康复教育及学前融合教育进入普通学校就读。

  据了解,河南省财政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过5000万元,为200余所试点幼儿园建设无障碍坡道、可视门铃等无障碍设施,特需儿童生均经费标准更是提升至每生每年1万元。截至2024年,河南已有特殊教育学校156所,6.83万名特需儿童通过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获得教育支持。

  如今,随着“1+5+N”区域发展模式在全省纵深推进,学前融合教育的种子已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五大区域资源中心既是‘协作网’,也是‘创新场’。未来,我省将继续深化区域联动机制,让学前融合教育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林亚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1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