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梅”烦恼,没了!

发布时间:2025-05-15 作者:通讯员 文羽 郑茜 本报记者 阳锡叶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有了这个机器,杨梅不会烂在山上了。”日前,在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和村,一台高110厘米的杨梅去核机正在试机运行,靖州梅农粟高文喜笑颜开地说。

  杨梅,是“骨肉难离”的典型。去除骨核后,杨梅能更好地保鲜。突破杨梅保鲜技术难题的,是今年34岁的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教师、靖州县三和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王正根。

  2023年5月,王正根加盟该校驻三和村乡村振兴工作队,跟随乡村振兴工作队,深入开展调研20多天。他们发现靖州县10万亩杨梅,在成熟采摘期20天里,只有6.5万吨被采摘,35%左右杨梅进入鲜销市场或深加工、65%左右的杨梅腐烂在林。

  如何克服杨梅保鲜这个难题,让全县近万户梅农增收?王正根调研后发现,现有的去核杨梅,破损率高、果形破坏度大,成为“碎杨梅”。而不去核的杨梅,冷冻后不适合深加工。研发一种高效的杨梅去核机,刻不容缓。

  王正根用游标卡尺测量6000余次,对3000多颗杨梅样本外径和果核的3个方向直径,进行了测量统计,记录了杨梅鲜果物理特质和几何参数,并设计制造了去核试验台。

  试验台既要满足多种去核要求,又可调节去核速度。在不断调试中,时间一天天过去,而杨梅采收期短,王正根常常急得睡不着觉。关键时刻,学校给予了大力支持,学校党委书记徐厌平、校长钟秋明分别召开乡村振兴产业技术推进会,并迅速立项拨款,支持杨梅去核机研发。

  通过2000多次对照试验,王正根终于找到一种最佳去核工艺——管型刀去核法,可将杨梅鲜果去核果肉破损率控制在6%以内。今年3月25日,第一台小型杨梅鲜果去核机试运行成功。去核机克服了现有方法去核效率低、果肉破损率高的弱点,一人一小时能完成25公斤杨梅鲜果去核工作。

  靖州杨梅产业协会会长梁和平表示,杨梅去核机投入使用,预计帮助靖州每户梅农年增收2万元,靖州近万户梅农和20多个杨梅合作社,可实现年增收2000万元。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15日 第01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