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陵川号兵韩富昌,牺牲时19岁!”……这是“太行思政”首堂课“领航——号声嘹亮响太行·思政一体育新人”中的动人一幕。课堂上,7名身着褪色军装的学生依次起立,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报出一个个名字与年龄。
近年来,太原师范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育人的新路径,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为突破口,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特色品牌。
把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串”起来
“以前总觉得思政课很深奥,但是今天围绕‘恢复吹号制度是否有必要’进行分组辩论,才发现原来思政课也可以这么贴近生活。”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第一中学校学生程子珩说。
如何破解大中小学思政教育“各管一段”“重复交叉”的难题?太原师范学院集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党史研究学者、博物馆馆长等,牵头建立“1+N”常态化管理机制,构建“高校理论引领—中学实践转化—小学启蒙奠基”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有了体制机制后,学校依托联盟单位力量成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一体化教研组,开展联合研训、专题研训。“自年初以来,教研组已经开展近30次线上线下教学研讨活动。”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汾东学校道德与法治备课组组长兰春燕说。
“一体化的关键就是‘同题异构’。”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白明东说,“根据不同学段学生成长规律,教研组以国家课程目标要求为指导,始终遵循思政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围绕同一主题针对性设计教学内容。”
太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怡说,小学阶段以现场模拟、探宝等形式培养情感认同,初高中阶段结合历史事件深化理论认知,大学阶段引导学生从时代使命的角度出发思考责任担当。
让全学段思政课堂“活”起来
“思政课不能局限于课堂中教师的说教,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李立说。
教研团队带领学生在“行走”中学习,让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在中小学学段的课堂上,学生们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烈士陵园等,以寻宝探秘、参观展览、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沉浸式体验,让思政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大学生们走进陵川县,参观王莽岭红色印记展,聆听盲人曲艺队说唱,感受锡崖沟挂壁公路的奇险壮观,在学校思政教师的带领下,体会“人民至上”的深层意蕴。
“这几天看到的风景、听到的故事都在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为民情怀。”返程路上,2023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刘慧芝坚定地说,“毕业后我要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贡献力量。”
“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设计达到了‘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教育目标,思政课堂真正‘活’起来了。”赵怡说。
将“太行思政”品牌“立”起来
思政联盟充分吸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等蕴含的思政元素,打造“太行思政”大思政课品牌,让思政教育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我们计划成立‘太行思政’研究院,系统设计大思政课内容形式,打造高质量且具有山西特色的思政学科课程群。”白明东说。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打造20家不同主题、形式多样的‘大思政’研学实践基地,打造一批‘思政课程+实践课程’优秀案例。”赵怡说。
建好思政教学优质课、精品课、优秀案例资源库,逐步形成一批优质示范大思政“金课”、产出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孵化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成果、提供一批高质量智库咨政报告、培养一支优秀师资队伍,这些都是“太行思政”品牌方案中的具体目标。
“学院将立足‘太行思政’品牌建设,全面挖掘山西省地域文化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打造区域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太师样本’。”太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韩勇鸿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0日 第02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