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
《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和良好氛围。这对维护高校毕业生合法权益、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支持保障作用,需要有关部门和高校高度重视、增强合力、推进落实。
充分认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的重要性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公平就业环境是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之一。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工作岗位,能够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符合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客观需要。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公平就业环境是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是要逐步形成就业机会充分、就业环境公平、就业结构优化、人岗匹配高效、劳动关系和谐的良好局面,劳动者就业权益使得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努力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从而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文明进步奠定基础。
营造公平就业环境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必然要求。提升劳动者就业权益保障水平、保障平等就业权利,事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群体的切身利益,是保障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激发人才活力,实现劳动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重要环节。高校毕业生大多缺乏求职经验,防范求职风险意识不强,更加需要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为其顺利求职提供切实保障。
客观分析营造公平就业环境的努力方向
影响公平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现象仍然存在。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人为设置学历、院校等门槛,忽视求职者的实际工作能力。部分用人单位对不同性别的劳动者区别对待,对女性设置不合理的婚育限制。
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现象。部分招聘单位为提升岗位吸引力,在发布信息时出现信息不实、过度包装或细节说明不充分的问题。在合同签订环节,个别企业可能未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少数中介机构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给求职者带来岗位选择困扰甚至经济损失。
灵活就业等新就业形态保障不健全。近年来国家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多形式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同样依法享有休息、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等权利。平台经济模式下,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占有一定比例,劳动时间、工伤认定等权益缺乏明确规范,社保参保等就业权益保障机制亟待完善。
加强管理为公平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用人单位招聘(录)规范管理。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及各部门所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要带头遵法守法,坚决禁止就业歧视行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要规范招聘(录)工作,按照不同岗位需求合理设置学历层次等多样化招聘(录)条件要求。任何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设置与岗位需求无关的限制性条件。
严格校园招聘和就业信息管理。各高校在校园招聘中应严格落实公平性原则,确保招聘信息无不合理学历限制,无违反国家规定的歧视性条款,无虚假、欺诈等非法内容。对于违规违法招录、严重歧视求职者、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用人单位,追究其相应法律责任,切实维护毕业生合法就业权益。
加强招聘监管,整治人力市场乱象。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协同配合,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依法打击招聘欺诈、泄露隐私等涉就业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执法力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的招聘过程,确保求职者个人信息安全。实现就业风险预警和精准执法。
加强政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教育系统和高校要丰富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通过就业政策宣传月、毕业生求职经验和维权案例分享等形式,全过程全方位宣传解读促就业政策措施,增强毕业生依法就业意识。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