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引领力是新时代党立足大教育观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和政治关系进行的理论创新,体现了党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的新高度,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多维发力提升思政引领力,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全方位贯穿学校工作,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课题。
完善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
思政引领力的首要特征是政治领导力,集中体现在党的全面领导。近年来,学校坚持将党的领导作为第一要义,推进完善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
打造高质量决策执行体系。学校聚焦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完善校院两级党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部门学院联席会议机制,强化议题前置把关和决策落实督办联动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学院部门分工协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师生员工充分参与的运行机制,切实提升了党组织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打造高质量基层组织体系。学校聚焦组织育人的基本单元和薄弱环节,着力完善教师党支部、导学团队党支部、按学科专业纵向设置学生党支部等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深化“结对领航,让党旗更辉煌”共建机制,设置校内基层态势感知点,强化党对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到责任制落实的全系统把控,实现把党的领导力和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力通过组织体系贯通到治理结构各层级、事业发展各方面。
打造高质量融合发展体系。学校持续巩固“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成果,研究制定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机制,实施“党建学科双提升”行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建强“一院一品”等党建特色品牌,推动党建与业务互融互促。
锻造立德树人关键课程
思政引领力提升的关键路径在于通过主课堂主阵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年来,学校多措并举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
夯实学理基础完善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学校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区和高水平研究团队,着力开展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学校注重将校本元素和中国式现代化成就融入思政课,编写《地大红色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设计》系列丛书,设计“建党精神”(红)、“生态文明”(绿)、“国土安全”(蓝)3个特色思政课教学模块,聚焦领土、领海、领空等12个领域打造“国土安全”品牌思政课。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政教育方法载体。学校构建“一线二红三实”立体教学模式,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以沉浸式教学、情境式体验、参与式感知为特点的思政课。学校积极推进“大别山红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国土安全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入选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集实践、教学、模拟于一体的先进教学实训平台。
加强思政课教师素质能力建设。学校通过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建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南望山倚马工作坊”“周末理论大讲堂”“美丽中国”讲师团、“红色之声”宣讲团等,开展思政课“云上大练兵”集体备课,有效推进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结合、方法运用与学理研究协同,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指导能力。
构建“五通融合”工作格局
思政引领力的重要保障是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支撑要素包括“人、时、空”等活动要素和组织制度等环境要素。近年来,学校加快构建全程贯通、空间联通、队伍互通、内容打通、评价融通的“五通融合”工作格局,推动各思政要素、育人环节的有效激发和一体运行。
统筹抓好“专兼跨”协同育人。学校建设本科生“六员六导”工作队伍、研究生卓越导学团队、“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导师等队伍,出台一系列制度办法全面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形成各育人主体充分参与、有效联结、深度协同的工作格局。学校注重思政载体与思政场景协同,推动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育德育心相结合。实践育人方面,打造地质e站、“大学生乡村振兴学校”、“四站多线N点”野外教学实习地等;社区育人方面,构建“2+6+N”一站式学生社区格局,设立“书记会客室”,学校党委书记带领校院力量入驻“一线工坊”;网络育人方面,建设育人示范团队,打造以“地大人易班”为代表的师生虚拟社区空间。
推动学生成长全周期贯通培养。学校建设“湖北省大中小思政一体化综合改革示范高校”,联合10余家单位创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共同体。学校加强通识教育、辅修专业建设和师资投入,推进本研课程互选和学分认定等举措,倒逼各培养环节、各阶段知识体系相串联。学校制定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深化思政内容与全课程体系的融合效果,打造以“地球科学概论”等为代表的一批“美丽中国、宜居地球”样板课,推动形成“人人讲育人,课课有思政”氛围。
用评价指挥棒牵引资源向思政育人配置。学校扎实开展党建思政特色与成效专项巡察,将育人质效与绩效分配挂钩,不断压实利益相关方的主体责任。学校完善《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育人工作量实施方案,引导教师全心投入教书育人。学校积极推进推免、综合测评等方面的学生评价改革,做好学生学习全过程纵向评价和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支持学生以德为先、能力并重、全面发展。
(作者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06日 第03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