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促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

甘肃多部门协同打好助就业“组合拳”

发布时间:2025-08-16 作者:记者 尹晓军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讯(记者 尹晓军)举办省级招聘会41场、邀请企业9883家、提供岗位10万个,开展就业育人活动2000多场次、参加学生40万人次,共建4000多个就业实习基地,与12849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师范类、理工类、医药卫生类等10个就业联盟,形成“分类精准推介人才、人岗匹配招聘人才”新模式。这些来自甘肃的就业数据背后,是一场从“促就业”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总体部署,着眼工作时度效、就业数质量、就业竞争力、供需适配度“四个提升”,和高校一体联动抓就业、和行业部门一体协同促就业,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全力构建全链条就业保障体系,厅党组定期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督促高校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同时,紧扣就业工作秋季“金九银十”、春季“金三银四”关键期,形成“秋季招聘”“寒假暖心”“春季攻坚”等行动压茬推进、链条相扣的促就业工作格局。

  即将奔赴工作岗位,兰州城市学院培黎石油工程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谢明达格外高兴。得益于学校“牵线搭桥”,他将前往西藏林芝工作。

  近年来,兰州城市学院加大与企业、政府合力促就业力度,每年走访企业近300家、开拓岗位700余个。同时,以职业规划为抓手、以赛促就业,学校每年举办职业规划大赛、简历大赛、面试大赛等各类大赛10余场,吸引上千名学生参与。

  兰州理工大学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打造“课程+指导+比赛+咨询”全链条生涯教育环节,构建求职能力训练、基础职业素养训练、素质拓展训练三大课程模块、十大类实训项目,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实践中提升就业竞争力。

  “学校日日有咨询、周周有指导、月月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生涯意识,明晰自我认知、拓宽就业视野。同时,定期开展用人单位走访及行业人才需求调研,实现学生生涯发展周期全贯通、多元发展路径全覆盖、就业育人资源全汇聚。”该校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杨金明说。

  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不断健全就业链条提升服务,加快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更好满足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同时,面向全体毕业生开展“互联网+就业指导”公益直播课,组织学生参与省、校职业规划大赛等,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有效性和就业育人实效性。

  在金川集团镍钴股份有限公司镍冶炼厂,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赵生乐正在调试机器。近年来,该校依托“中国镍都”的独特产业优势和深厚的校企合作根基,推动就业与产教融合同频共振。

  “我们直接将课堂搬进金川集团生产一线,共建5个实训基地、8条教学示范生产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学习、实践,实现‘上学即上岗’。”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孟曦介绍。

  依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等平台,武威职业技术大学旅游管理、放射治疗技术(重离子方向)、光伏工程技术等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专业成为“香饽饽”。学校还通过多元化赛事体系,有效激发了学生职业潜能和创新活力。

  手捧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金奖后,该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颜汝已如愿签约武威市博物馆。“学校开展阶段性递进、个性化适配的就业教育指导服务,让我对专业和未来规划有了明晰的认识。”颜汝说。

  高校与地方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近年来,甘肃省教育厅紧扣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顺应人才多样化需求,推动高校新增专业96个、调整专业181个,着力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越来越多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

《中国教育报》2025年08月16日 第02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