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当镜头掠过当年的芦苇

发布时间:2025-09-04 作者:郭新晨 来源:中国教育报

  看到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以下简称“八支队”)战士的合影,尤其是后排那位背着步枪的年轻人眉眼间的青涩,我的心突然被狠狠撞了一下。八支队大多是二十出头的青年。一群学生娃和庄稼汉,凭着要把鬼子赶出去的信念,握着简陋的武器,在齐腰深的芦苇荡中点燃了抗战烽火。

  扛着机器在泥泞中跋涉,我忽然想起民谣里唱的“游击健儿好家乡”。八支队战士也曾在这片土地上奔跑、呐喊,用热血守护家园。

  他们的青春在枪林弹雨中绽放,我们的青春该在阳光下结果。这是站在八支队战斗过的地方,真切感受到的使命——让这片土地的渴望,去“雕刻”青春的模样。

  (作者系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海洋231班学生,微视频《弘扬革命精神 谱写青春华章》主创者)

  赵梦艳 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海洋233班学生

  泛黄的《八支队军规》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字迹力透纸背;陈列的玉米粒和千层底布鞋,见证了“马家磨盘转一圈,战士枪杆硬一分”的军民深情。历史就藏在这个老磨盘上,藏在每粒粮食中,悄悄地和我们说着话,让我们把这份温度继续传递下去。

  郭颖 青岛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辅导员

  真正的教育发生在心灵被触动的时刻。看着学生在创作中展现的成长,我更加坚信,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唤醒灵魂。而我的使命就是守护这份传承,让革命精神成为照亮学生人生的永恒灯塔。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期许。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4日 第06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