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高进优出

部分发达国家师范生的选拔与培养

发布时间:2025-09-04 作者:叶园 陈法宝 来源:中国教育报

  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是各国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国公费师范生和定向师范生报考热度持续攀升,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录取分数甚至超过一些重点高校,反映出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持续提升,也折射出社会对优质教师资源的重视。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固然重要,但如何保证培养质量,确保实现优秀师范生的“高进优出”,更是关键。一些发达国家在选拔机制、培养过程、退出机制和职业保障等方面正在进行一系列探索。

  严格选拔

  从“低门槛”到“高门槛”的制度设计

  发达国家多数将教师职业定位为高门槛专业,通过多重筛选机制确保生源质量。

  芬兰的师范教育申请者需通过学术能力和教育专业能力两轮测试的选拔。学术测试涵盖相应的学术研究基础,重点考查学术潜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教育专业能力测试由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评估,通过面试形式考查申请者资质。经过层层筛选,芬兰师范生录取率不到10%,门槛之高可见一斑。

  新加坡的选拔机制更具动态性。师范教育的申请者需满足学业成绩在前30%、阅读等几门主要学科素养达标等硬性条件。选拔部门首先会筛选申请者简历,再由资深中小学校长面试,考查申请者沟通能力、教育情怀和教学潜力。即使已被录取,师范生若在后续学习中未能达到相应的要求,仍会被清退。这种“入口严、过程紧”的机制,有助于确保最终进入教师队伍者具备过硬素质。

  德国则将职业测试作为准入门槛。申请者需通过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评估,证明其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素质。通过测试者进入大学,需完成3年学士学位课程和2年硕士学位课程的学习与教育见习课程的学习,最终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方可进入师范实习阶段。

  系统培养

  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

  发达国家的师范生培养普遍采用“理论学习+临床实践”的教育模式。

  芬兰要求师范生在硕士阶段系统学习跨学科知识,除教育理论外,还需掌握手工、艺术、科技等综合技能,同时完成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达成“全科教师”能力结构。教育实习则贯穿培养全过程,师范生每周需在合作的中小学听半天课,每学期开展2至3周的集中实习,实习报告也会计入学分。

  德国的“双阶段培养”模式也较为严格。第一阶段(修业阶段)结束后,通过第一次国家考试者进入为期18至24个月的实习阶段,也叫“预备服务期”。其间,师范生需在中小学承担每周8小时的教学任务,同时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研讨活动,实习后期需接受公开展示课、教育论文和面试考核。师范生只有通过考核,才有资格参加第二次国家考试,为获得教师资格做好准备。

  澳大利亚致力于为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路径提供支持。2024年,澳大利亚教学与学校领导力研究所发布相关指南,鼓励通过高校与中小学深度合作的模式,培养兼具卓越教学能力与教育研究素养的专家型教师。澳大利亚的州政府还提供额外津贴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大学教授对师范生的沉浸式实习和研究型教学进行指导,旨在实现毕业与上岗的无缝衔接,达成“入职即胜任”的理想目标。

  质量监控

  多方协同的动态保障和退出机制

  发达国家通过建立“过程评估+强制退出”的动态质量监控和培养体系,确保师范生培养质量。

  芬兰的师范项目采用“教学档案袋”制度,要求师范生按规定提交教学视频、同行互评报告等材料,由大学导师和实习学校实践导师进行考核,如档案袋中缺乏相应的实践材料,则可能被淘汰。

  德国师范生培养实行“两段淘汰、全程评估”的严进严出制度。第一次国家考试主要通过笔试、面试、教育实践报告等考查师范生的学科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知识,不合格者无法进入教育实习。第二次国家考试主要由导师、校长和地方教育局以现场答辩形式对师范生的课堂实践和研究能力进行评估,淘汰率约为10%。

  英国教育标准局通过教师教育检查框架定期评估师范项目质量,包括课程设计、培训效果和师范生的教学准备度等。检查通常采用观察师范生课堂实践、访谈和文件审查形式。如果项目被评为“存在不足”,其招收新师范生的资格可能受限或暂停。

  职业保障

  专业发展的全方位和全周期支持

  教师待遇和教师专业发展是吸引师范生从教的重要因素。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提高待遇+专业支持”来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和保证师资质量。

  新加坡教师实行弹性薪资体系,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包括教师、高级教师、主任教师和资深教师等不同层级,每个层级都有明确的晋升标准和可观的薪资待遇。此外,新加坡政府还提供住房补贴、医疗保险和退休金等福利,以保障教师生活质量。

  芬兰教师属于国家公务员系列,薪资水平与其他高学历职业者持平。政府每年还投入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攻读博士学位等。教师拥有高度的教学自主权,学校在自主设计课程、选择教学方法方面给予支持。这种对教师专业水平的信任,有效提升了教师职业成就感。

  德国教师入职后每4年接受一次综合评估,表现优异者可晋升为高级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政府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机会,包括短期培训班、脱产研修等,确保教师持续更新知识技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周期支持。

  (叶园系金华教育学院讲师,陈法宝系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经合组织教师教育政策全球在地化机理研究”[24YJA880003]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9月04日 第09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